当前位置:首页>原创基地>作品展示
第一次进国家大剧院看东方歌舞团演出的感受  作者:lzhlg

(人气:7299  发表日期:2008年01月13日 10:30:34)



国家大剧院开张首季演出开始了,很想去看看由北京市前秘书长万嗣全先生领衔辛勤建筑的、由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国家级大剧院,刚好朋友送给我一张观看演出票,而且是国家级演出团体大名鼎鼎的东方歌舞团,我的高兴劲儿就不用提了。

    一张印有粉红色图案不太明显的入场券上说明,晚间七点半演出开始。下午六点,我就来到了国家大剧院的门前,打算利用开演前的时间,好好参观一下这座蜚声海内外的建筑。我是从德胜门坐5路到南长街下车,过马路基本就到了,大剧院门口不远就是地铁口,不少人坐地铁而至,还算方便。

    刚出马路的边沿,就下台阶,来到剧院大门前,台阶两侧,新栽的小树寒冬里没有绿叶,却点缀着许多小灯,星星点点,很是灿烂,只是这时的大剧院穹顶完全在黑幕中,只能借助人民大会堂灯光的映衬,看出一个诺大的弧形。

    大剧院的大门上方,金字显示出了江泽民留款题写的院名。与其灿烂的题词相比较,那扇自动玻璃门就显得有点单薄。

    进门后便是一通道,两边的空间被设成了简单的展厅,右边的区域是大剧院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介绍,左边是中华文化遗产介绍。右边的展板上,除了有大剧院的细致介绍,还公布了竞标时的前三名方案及几个效果图。中选方案是法国人与清华的杰作,二三号方案是上海、深圳的作品。本人对设计一窍不通,听到几位参观方案的老年观众议论说,唉,怎么会选中这个方案呢,二号、三号,哪个都比这个圆包包强啊。这里还有其他国家著名大剧院的图片,如悉尼的歌剧院等,让人感叹不已。在左边的文化遗产介绍中,陈列着各种展品,风筝、脸谱、剪纸、年画、龙灯,人们兴趣不大,都走马观花,因为一心想看大剧院。

    通向剧院内的通道有四十来米长吧,两边的廊柱装饰简单,两边的墙壁也没有什么装饰,夜晚感觉这里黑色是主色调,总能给人一种联想,再往前,又一个装饰不华的门口,进去,才进入了“蛋壳”的边沿。这里堵然出现一个厅,观众从这里分流到几个不同的剧场:歌剧院、音乐剧场等。场地也不算宽敞,可是却很高,从地面直到了蛋的上壳,原来是蛋的外壳与剧院的内圆相切,形成了这么大的空间,有人感叹,如果设计成其他形式,这个毫无用处的空间就不会浪费了。

    看了又看,二楼还有个小型吧台,有的观众在这里喝饮料。乘很窄的电梯上二楼、三楼,更没有什么可参观的了,据说里面有很多高科技,可也没人解释。

    耐心等了半小时,真正进入剧场。我是三楼的票。入座后,才发现居高临下,如同在一个桶形马戏剧场看飞车演出,如同在科技馆看全屏幕电影,而这次是视野向下。

   红色的座椅,铺着带网格的布料,大概是为了音响而制。几个晚到的观众要从我面前通过,我必须站起来,他们才能过去。

   我的手机显示七点零二分了,演出才开始。俯瞰舞台,出来了一老头和卡通人物,说着什么今晚的主题,海风送你维纳斯,当然,舞台中间耸立着一尊维纳斯塑像。这样的开场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演出开始了,谁第一个演出,不能记得了,因为没有得到一张哪怕是打印的节目单,较前的出场有歌唱家牟弦甫,依然唱着老歌,歌舞节目当然有非洲歌舞,扭胯舞,脚铃舞,西班牙斗牛士舞,东南亚的竹乐器演奏,男声独唱,女声独唱等,节目好吗?好。服饰美吗?美。舞台的自动化变换也只需两分钟实现上下转换和前后左右挪移。由于距离太远,有的观众带着望远镜排上了大用。我的眼神不太好,只能看个大概,演员什模样,当然不如电视清楚。中间没有场间休息,一鼓作气的演出,两条腿放在不能活动的地方,只有坚持啦。越看到后来,越觉得这个国家级的节目,缺少点新意,除了演员新了,节目还是老的。这些节目,反映了东方各国有代表性的歌曲、舞蹈,可我的兴趣不大,观众好像也没有异乎寻常的激情,当然掌声还是有的。记得当年,好像是演唱北京地拉那的时候,演唱越南歌曲解放南方的时候,那台下简直是掌声雷动一片,也许今天的观众看得多了,看流行演唱多了,对纯美的高雅艺术没有感受出来。

   演出到了九点四十分,居然还没有结束,有的观众开始退场,我看时间不早了,否则赶不上公交车了,不然打的回观里,得掏50多元银子呢。我心里暗说,对不起了,艺术家们,后面的节目也许最精彩,可我无法欣赏了,我还要去寄存处取我的相机,照相机是不允许带进蛋壳的。

   出门,争分夺秒进地铁,在德胜门总算在最后一步赶上了625路交通车。这张380元的演出票,让我记得了大剧院和这场难忘演出。国家富强了一些,建造出了这么大的剧院,东方歌舞团,几十年演着这么好的节目,多么不容易啊。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声明:该作品版权归 lzhlg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该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该作品如果涉嫌抄袭等所引起的法律纠纷由作者负责。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Copyright©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