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原创基地>作品展示
榜样的压力:我为什么不像父亲那样优秀(作者刘晓祯,发表于《中国社会报》)  作者:心理咨询

(人气:4037  发表日期:2007年11月07日 07:03:27)



案例:

   小飞今年16岁,是一名高一学生,他的父亲是一名合格的空军飞行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小飞的父亲总是在外地飞来飞去,连他的总部也是在距小飞很远很远的地方。由于从小很少能见到爸爸,小飞只好和母亲生活在外地老家,缺少像别的孩子那样能够和父亲嬉戏的机会,生活很孤单,也总感觉受别的孩子欺负。小飞觉得,自己也许永远不能像爸爸那样飞上蓝天,自己就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怎么飞也飞不高。



咨询过程:

    一个晴朗的上午,一阵清晰而规律的敲门声敲醒了我的沉思,进来的是一个帅气的男孩,看上去还是中学生。他把随身的布包轻轻放在沙发上,自己坐在沙发旁的木椅上,静静的看着我。

    “我有什么地方可以帮助你吗?”我微笑着问。

    他点点头,口齿清楚的说:“阿姨,我很苦恼。”

   “是因为什么事?”我关切的问。

    “因为性格问题吧。”他说。

    我感到这个男孩在清晰的外表下,表达得有点吞吞吐吐,好像有什么顾虑,是我这里还不够安全、致使他不敢表达吗?他为什么要用仿佛经过训练般的刚性外表,好像却在掩饰心中的不自信?我觉得他有点自相矛盾。

    我温和的看着他,用眼神鼓励他说下去。他领会了我的意思,就点点头说下去:“阿姨,我爸爸是一名很胜任的空军飞行员,我总把自己和他比,越比越觉得没自信,我成绩不如他当年优秀,我和同学的人际关系不如他和战友融洽,而且他很独立,每天在天上忙得很,我却依赖性强,总想他。总之,我觉得我永远也超不过我爸爸。”

    噢,这孩子是为这个来咨询。他的情况不像很多别的来访者看起来那么严重,但我觉得在我自己此时“就这点事还值得烦恼”这种念头底下,可能正反映了他更深层的冲突。如果我作为一个包容能力很好的成人,都会产生这种感受,那他在平时的生活中,别人更不能很好的倾听他、理解他。我还觉得他的表达虽然口齿清楚,但是内容有些模糊不清。这种印象加强了他刚进来时我的感受,就是他是否有顾虑,是否不太敢表达?在我倾听的表面意思底下,是否还隐藏着更多的烦恼?

    于是我反馈说:“你觉得你不如爸爸,这使你很烦恼?”

    他点点头,说:“我觉得我的困难都来源于此,我成绩不是最棒的,我体育不是最好的,我的朋友也不多,这都是因为我爸爸太优秀了,把我比下去了。”

    这就有点奇怪了,一般情况下,男孩的确是把父亲作为自己效仿的榜样,通过模仿优秀的父亲,孩子更容易成功。而听小飞的口气,好像无论他怎么模仿父亲,都不够成功。我想到他进来时口齿清晰、神情严肃而刚性的样子,不禁想,他是否连这些外在的表现也都是模仿父亲?那他既然这么认同父亲,怎么还老觉得自己不如父亲优秀?我感到这可能不仅涉及他父亲的情况,而可能有更多情况没有浮出水面。

    于是我问:“你爸爸在外地执行任务,那你的生活怎么办?”

    他的神情一下子轻松起来,有些欢快而调皮的说:“我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我妈特宠我。”停了停他补充说:“我妈说我爸老不在家,她得把父爱和母爱都给我!”

    情况看起来清楚了,这是一个被母爱娇宠的有些女性化的男孩,大量的母爱、悉心的照顾,一方面使他得到了很多的浇灌和补偿,另一方面也弱化了他作为阳刚男儿的刚性特点。很多常年见不到父亲的男孩都有这样的特点,他们被长辈可怜,长辈想要把缺失的父爱尽可能多的补偿给孩子,却导致过于呵护,而男孩是要在暴风骤雨里成长的,过多与女性接触会使他们变得过于细腻而缺少勇敢,过于思虑而缺少韧性。结果,小飞就会感到自己不像父亲一样拥有阳刚的男性美,却比父亲多了些依赖与胆小、怯懦与自卑,这会使他青春期的自我表象受到打击,觉得自己不像个大男人,而大男人最贴近的代表自然就是父亲,于是小飞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不够男性气质与不如父亲联系起来,其实是在说:“我不像父亲一样像个男子汉。”这种想法对于一个16岁的心灵自然是残酷的。

    我理解了,这是一个对自己缺乏男子气深感不满的孩子,但是由于羞耻感,他不太好意思在我这里直接说,而选择用一种绕很多弯子的方式来表达,导致形成我最初的印象。

    我微笑着看着他,说:“其实我并不觉得你一点都不像你父亲,起码,你还是努力的学做他那样的男人的。”

    他好像感到受到了肯定,拼命的点头,大声说:“是啊,我说就是嘛,但我妈总是担心我这担心我那,觉得我不行,需要她来保护,把我弄得窝囊了,又说我不如我爸勇敢坚强!”

    看来,这个案例表面是关于小飞需要完成男性自我表象的建立这个问题的,但深层的问题却是小飞家庭的问题。小飞的妈妈由于长年不能和丈夫生活在一起,于是借着对孩子的爱,把自己在丈夫身上满足不了的需要借孩子来完成,这就好像在说:“丈夫,我崇敬你,但是对你的距离感就好像现在我和你空间上的距离,是可望不可及;而孩子是我的,我通过爱孩子也得到孩子的爱,好像就补偿了你的工作带给我的情感缺失,作为一个女人,这样我才能活得下去。”

    但是这一点,我怎么才能解释给一个16岁的孩子听呢?我也许只能宽慰他?但是他不缺少宽慰呀!

    小飞看我不说话,怯怯的问:“阿姨,你生气了?”

    我笑了,说:“我没生气,只是我在想,你要想像爸爸一样将来遨游蓝天,就得逐渐学会独立。比如,你是否可以考虑住校,或者是否可以更多的和其他男性亲人接触,向男人学习如何做男人?”

    他的眼睛闪亮了,欢快的说:“就是嘛,我妈就是为我担心太多,不给我空间,其实我也早想锻炼一下自己,毕竟,想要成为爸爸那样的人就得从小多锻炼嘛!”

    小飞成长的方向是很好的,我刚才的话的用意就是逐渐解除母子纠缠,帮小飞重新回到男人的群落里,学做男子汉。小飞向爸爸学习做男人,这个方向也很好,我需要引导他借着崇敬爸爸从而逐渐摆脱母亲对孩子的依赖和控制。另外,我想下一次把他的母亲也约过来谈谈,因为虽然小飞是问题的表现者,最初的问题却不在小飞,如果小飞的母亲能够配合治疗,能够逐渐松开紧拉着孩子的手,那小飞的困扰也更容易解决。

    第二次咨询,小飞的妈妈跟小飞一起来了,小飞显得有些为难,而妈妈显得镇静自若。但是到咨询结束的时候,情况已经反转过来,变成小飞妈妈经过心理分析感到窘迫,而小飞脸上的难色已经如风消逝,面露喜色。我知道这一次我在帮小飞来“对付”妈妈,但是等小飞有所成长以后,我还要给小飞自己更多的责任。

    这个案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已经结束了咨询。离开的时候,小飞已经是一个阳光自信的大男孩,说话仍然口齿清楚,但已全无畏缩吞吐之象。他说,自己下定决心要学爸爸那样去当男人,不想再在女性怀抱的温柔乡里睡觉。

    但是,这并不是他成长的结束,当他将来真的有可能超越父亲时,他需要面对另一个关口,就是是否允许自己超越心中的男性权威,是否在将来能把神化的父亲重新当成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普通人来看待,到那时,他才能从外表到内心真正的做一个成熟男人。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我想我们都会为他庆贺,因为那时他将完成他的成人典礼。



心理分析:

    小飞的问题表面上是一个青春期男孩的男性角色认同问题,实质上是飞行员父亲和长年和丈夫分居的母亲之间的感情纠葛问题。很多职业也是这样的,职业的要求和家庭的需要之间总会有矛盾,这时候“舍小家顾大家”与“首先过好小家庭的日子”之间就是会有冲突,这个矛盾的解决不是取哪个舍哪个的问题,而是需要深层的调整。全社会也有责任帮助这样的家庭多一些团聚的机会,理解这样家庭的困难,而不是把这些职业光环化,或者指责这些留守的妻子不够奉献。

    小飞的案例反映了很多特殊职业的困境,希望我们的社会都来关注这些“没有爸爸的孩子”,帮助这些家庭重新找到更加建设性的平衡。

心灵辞典:

    男性角色认同:在这里指的是男孩的青春期性别角色意识发展中的一种现象,也就是重新确立男孩的男性性别形象,学习做男人。在这项任务的发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暂时的错位,但这是可以调整的,用男性榜样激励男孩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传统媒体如转载请与作者联系,电话13683003876)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声明:该作品版权归 心理咨询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该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该作品如果涉嫌抄袭等所引起的法律纠纷由作者负责。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Copyright©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