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上午11点出发,汉莎公司在晚上6点的时候,就差不多把你运到法兰克福--------欧洲和我们是6个小时的时间差。
这一次,她说到了更小的1个城市,叫做杜塞尔多夫。我还看见照到的照片,几乎是萧条了。她就说科隆离得近------坐20分钟的火车,就是那个世界上著名的科隆了。
照片发回来,还是稀疏的街面。有些古老的教堂,或是伸向远处的钢铁的桥;在国际性的都市里,看上去没有沸腾的生活。
我就说看见的警句,意思是:德国人和它的经济在温和的衰退。
她说对;还说,在街头的生活活动中,傲慢的德国人总是向亚洲人或是土耳其人投来鄙视的目光。
我说,你怎么知道;她说,眼神能看出来。
如果从经济的眼神来看,德国人的目光中应该有对中国人的嫉妒。
因为我自己知道,上海或是北京的巍峨的大楼,灿烂的恒隆广场,CBD的迈巴赫跑车-------或是我们的山西和温州一派的阔亲戚,每每在国贸和伊士丹谈笑间横扫一整面墙的LV的女包-------我想这就是崭新的经济上的奔驰。
但还想到德国人的一些陈旧的光荣。
其中,是他们的读书。
我很喜欢看见别人看书的样子。在车站或者轮船,我就看见各样的人奇怪地看着书;不巧的是,常常没有中国人。
德国人传说中的死板,可能恰恰要在读书时给以强化吧。我就看见机场光滑的地板上,他们和她们伸出大腿,散漫地坐在地上,手里拿着个什么在看。
以后就都是这些READING 出现在不拘什么样的外景里。
我从不分析他们去看什么。捧着康德还是哈里波特,是人权的范畴;如果是德国版本的金瓶梅,也或未然。
所以在德国很寂寞------我的意思是,英国和法国也好不到哪去。别人都在干自己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捧着一本书看的,他们大致是没有时间增加你的热闹了。
是不是一定要在室外捧着一本书看,我想这是习惯的差异。那也有可能,德国或者欧洲这些品种,只有室外读书的乐趣,回家就是孟浪和无所事事的享受?!
仅仅发现他们散布在阳光和天空之下,安静地看着一本书的事实,对于我,觉得那是一个愉快的事实。
如果一个人在好好学习,那他就有天天向上的必然。
如果一个民族天天在好好学习-------我是说他们天天在那捧着一本书看------这个民族就是可怕的在天天向上。
德国和欧洲人的傲慢又是显然的。
我也在汉诺威看见她的读书博览会-------只能用震惊来比拟-------但在汉诺威认识的德国人,他们一旦来到北京,从来不跟我谈起书籍,出版。
他们就咽了一下嗓子,问我哪吃到更鲜美的鸭子,PUMA哪里能买到价廉的正版,或凯宾斯基是否也存在着卖笑女郎的可能。
就是说,安静的德国人到了北京后,也就不安静了。
我很想在美丽的北京,能够看见很多看着书的人。在无聊和热闹的场景中,体会一下安静和回到自己的愉快。
但热烈而且欢腾的中国人,似乎认为,读书是一种更加的无聊吧。
所以,中国的城市和农村,严格讲,没有太大的差异。因为农民式样的闹腾和赶鸭子上架,是一种集体的自觉。
那就是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显然是要走向欢腾式的胜利。
安静,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人是一种折磨。
安静的读书,对于中国人,是让人生气的事件。
于是想到,很多人,也即将不会写字了。
于是说,那就是庶民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