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原创基地>作品展示
修拉,修拉  作者:藏岱

(人气:18297  发表日期:2004年07月04日 21:54:10)



修拉,修拉



藏黛







1886年他费时两年创作的大型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在第八届印象派画展上第一次亮相后,有人说他带来了“新风格”,有人说他的创造是“带有稚气和学究气的离奇结合”;《巴黎日报》则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细密画捍卫者”;画坛前辈毕沙罗称他是“学院派”;批评家H·福西隆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他:“……(他)是一位色彩化学家,一位对外形的妩媚和心灵的生气都很敏感的诗人,一位以直线、曲线、螺旋线、阿拉伯图案等构成神秘几何学画风的画家,并从而赋予他画的景物轮廓一种节奏,使我们感到一种更神秘的美。”



不管是新风格的创造者,还是媒体误认的传统细密画的捍卫者,或专业人士宣称的学院派和色彩化学家,这些头衔都直接顶戴于法国画家乔治·修拉的头上。以他孤僻清高的性情推测,他对它们不会有任何直接反映,无论它们离真实的距离是远还是近。而有个头衔由历史赋予,“印象派的终结者之一”——他参加的这次印象派画展竟为印象派的最后一次联展;自此之后,刚登上声望颠峰的印象派就开始凋零乃至落伍。像塞尚一样,他推脱不了他们的艺术对印象派的反叛。虽然正是印象派的光、色概念开启了他们新的视域,却也同时让他们看到了印象派的死穴——形体、结构方面的混乱和无能。崇拜古典艺术同时又被印象派艺术蛊惑的修拉和塞尚在此找到了历史与现时的交合点,他们由此起步,却又走出两个不同的方向:修拉找到了光、色塑造形体的可能性,塞尚则闯进了几何体的世界。并非保守或贬谪,对于艺术而言,他们的艺术实践比他们的艺术本身更具有价值。正如修拉的知友西涅克在修拉死后所说:“直到修拉死时,评论才算给了他的才华以正确的评价,但还是认为他连一本著作也没有留下!我则相反,认为他已经贡献出了,而且是令人钦佩地贡献出了他所能作的一切。当然他是可以作更多的画和有更大进展的,不过,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已经研究和最终创立了一切:黑白,线的和谐,构图,颜色的对比与协调。人们还能向一个画家要求什么呢?”



是的,人们还能向一位画家要求什么呢?在他贡献出他富有启示意义的艺术创作之后!







读者完全可能把上述所说看作是为乔治·修拉所作的辩护辞,尤其是在看过本期提供阅读的画作《贝辛港的星期日》之后。



不得不承认,该画作的确没有显示出任何经典艺术所应具备的高贵气质,它显得有点刻板和过于简单。然而它的确展示出修拉所有的技术特点和艺术价值,甚至正由于它的单纯而毫无干扰地凸显了这些特点和价值。



修拉对自己的艺术特点如此解说:“我的技术,其实就是视网膜接受光的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综合效果。表现的方式就是视觉混合色调,混合光线的颜色,也就是说,根据反差规律、递减程度和幅度的大小,由视觉来混合光线和其反射(阴影)的颜色。结果就是取得画面色调、颜色和光线的对立统一。”修拉的这一番说明无疑让人费解,却符合了他因为崇拜理论而将理论置于感觉和直觉之上的一贯做法,即使因此放弃感觉和直觉沟通的天然亲和力,危害到交流与理解也在所不惜。实际上,从他对西涅克所说的话中人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他艺术的独特之处:“我看塞纳河像一片灰色的海洋,简直无法解释,在强烈的阳光下和蔚蓝的天空下也是如此。”



“灰色的塞纳河”,或者是灰绿色调的贝辛港水域,并不全关乎现实的情形。如果是莫奈,他毫不犹疑会看到水流之上的闪烁光点,以及被那些亮点光晕弄含糊了的身影;而修拉看到的已不是这些。在1883年之前,修拉一面流连在卢浮宫里,精细入微地临摹安格尔、欧仁·德拉克洛瓦等前辈大家的素描和油画,一面阅读十九世纪物理学界的研究成果,了解谢弗勒尔、诺贝尔·德苏佩维尔、夏尔·勃朗、奥根·尼古拉·罗德和其它一些科学理论家论述色彩的科学著作和观点。谢夫勒尔提出了“颜色对比的规律”,诺贝尔·德苏佩维尔则将感性与线条联系起来,夏尔·勃朗和奥根·尼古拉·罗德则制作出色圈图和复合色调阶梯图等。由西涅克引导发现印象派纯色之美的修拉看到了色彩的巨大表现力,同时他也在思索谢弗勒尔提出的视觉规律:“当人们的眼睛同时看到带有不同颜色的物品时,它们在物理构成上和色调的亮度上表现出来的变化现象都统统包含在颜色的同时对比之中”。对庄严诗意的古典艺术的热爱和对新颖的科学研究成果的领悟促成了修拉对印象派做出的变革。他和西涅克找到了点彩画法来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即用主色与补色的细小点垛并置形成的色彩对比关系(蓝和橙、黄和紫、红与绿)来演示大自然中已混合好颜色、光线等各种要素的视觉形象;这一次,画面物象的颜色并非在调色板上调和完成,而是在每一个注视画作的人的视网膜上调和完成。每一个注视画面的人都是这一画作的完成者,包括你我。







修拉刻板单纯的画面在他那个时代却有着震撼性的效应。正如篇首所提到的,人们对之莫衷一是,彼此的判断甚至可以相差千里。这全源于修拉那令人感到陌生的画面效果。没有一笔线条而有线条的感觉,没有一滴混合色却有混合色的效果,色点的并置排列产生出明暗的分界与光影的变幻,而时间好象突然停滞,将一切事物都固定在他们自己的位置上,停留在不可思议的一片静谧中。



在实践过程中,修拉严谨的科学实践态度也曾与他的直觉感受相冲突,古典艺术的绘画性曾是他接受的艺术真谛之一。他拥有了独特的观察世界的方式,又发生了丧失艺术感觉的可能性。于是,修拉将问题带出画室,带到自然中去。他沿着海边一路写生:1885年去格兰康,1886年去翁弗勒,1888年去贝辛港,1889年去勒克罗图瓦,1890年去格拉弗林。1885至1890年间,修拉在外光下进行着他的试验,他试图将他的感觉与理论统一起来而不是任由它们彼此越离越远,直至将他撕裂。他的理性态度挽救了他的艺术理念和艺术实践,在这一路的写生与创作中,他一边与自然对话,一边寻找着感觉与理论的平衡。《贝辛港的星期日》记录下了他的尝试:在画面上,物象庄严,空间纯净,刻板的面目下蕴涵了隐忍的理性力量,画面单纯而不单薄;在稳固的形与变换的光的对比中,永恒与瞬间对峙。



而在美术史上,修拉的短暂一生也因为他的这一艺术贡献而留下永恒的印迹。
网友评论-------------------------------------------------------------------
  艺术不懂(空) 大树咖啡屋 2008/08/23 11:05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声明:该作品版权归 藏岱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该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该作品如果涉嫌抄袭等所引起的法律纠纷由作者负责。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Copyright©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