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原创基地>作品展示
也谈《英雄》---写在《十面埋伏》之前  作者:大浪淘沙

(人气:5649  发表日期:2004年07月02日 13:05:26)



去年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英雄》红遍了大江南北。偶也被裹挟在这股热潮中再次领略了张艺谋的风格。

艺人张艺谋沦落成商人张艺谋,这是我看完《英雄》之后的直观感觉。

坦白讲,我是一个没有偶像崇拜习惯的人。对于张艺谋,我倒愿认同其曾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优秀导演之一。

较早而言,张是以思想派导演成名于世的。其作品往往在压抑的气氛中揭示中国旧社会的陈腐文化对人性的涂毒与摧残。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国内观众往往不买账,所以导致张片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红高梁》、《大红灯笼高高挂》是这一时期张的代表作。低票房显然不是任何电影人的追求,遑论老张?!因此从《有话好好说》开始,我们注意到老张开始走“群众”路线了。老张走得显然比群众期待的要远,一步跟上了共和国的主旋律,所以老张摇身一变成了影视商人。许是《卧虎藏龙》在奥斯卡上的优秀表现,让老张开了窍,于是《英雄》诞生了,老张也随之成了英雄。

客观地评价,在这部大制作中,张艺谋在摄像与音效处理的把握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其美仑美奂的画面和穿透力的背景音乐都给人强烈的视听震撼。按张本人接受央视采访时的说法------“现在至少它是一流的水平,是可以跟任何国家的这种类型的电影可以比的,在技术上、画面、音响等等方面敢跟任何一个国家的这种级别的电影同时相比”。我没有看过所有的国产影片,就我看过的有限的影片中,我倒是可以认同张的这一说法。不过总感到其中不乏一些似曾相识的画面,比如《角斗士》中的石弹雨,比如《木乃伊归来》中的蝎子阵,比如《卧虎藏龙》中的竹林论剑..

同以往的情况一样,《英雄》一片所透视的思想又成为观众争议的焦点,影片通过四位侠客刺秦、领悟之后最终放弃刺秦的故事,告诉人们应学会顺应潮流,认同弱肉强食的法则,顾大局舍小我,取大义弃小爱。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主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与秦始皇统一过程中的暴虐史实比,这一主题就显得颇为牵强!这也是当“不杀”与“和平”从秦始皇嘴里呼喊出来却赢得观众哄笑的原因。我们再将故事放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看,当时的秦国与赵国是国与国的关系,那么秦为图霸业进攻赵国的行径,站在赵国立场则是一种侵略行为,无名也正是因为反抗这种侵略才进行刺秦的,作者一厢情愿地安排无名顿悟“天下”从而放弃刺秦,不但牵强而且是违背人性的。不过这样的安排倒是为一切侵略行为与霸权行径找到了充分的理由和借口,也应该受到统治阶层的欢喜与垂青。我想布什老儿如果看了《英雄》一定会英雄豪气顿生,说不定一高兴或许会授给老张一个总统和平勋章什么的。

如张所言《英雄》是一部商业片,但它并非周星星似的港台娱乐片,从构思到制作再到演绎,它仍然象多数正片一样在给人们讲述一段故事并试图从中告诉人们一些道理。如果是这样,那么尊重史实是基础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夸张、去铺展、去演绎则是可以的。否则,片名改作《大话刺秦》或《一个国王与四个杀手的故事》或许更合适。同时,我始终认为一个文化工作者是承担着社会责任的,向公众、向国外传输怎样的文化、怎样的思想是值得每一位文化工作者深思的。我不明白《英雄》的“缘起”为什么硬要和美国9.11扯在一起,也不明白章子仪为何会在接受采访时做出9.11后的美国人民一定会喜欢的表态。如果联系到当前的两岸局势,是不是我们为了避免生灵涂炭,就可以纵容阿扁台独?恐怕所有这一切都与长期以来困扰着张艺谋的票房有关,恐怕所有这一切都可以从张导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满嘴的“市场”和“商业”中找到答案。

记得看完这部片子的时候,和朋友也就此争辩过。朋友讲四十以后的男人才会成熟地看待社会,看待历史,四十以后的男人才会不惑,才会坚忍,才会顺应天命。如果男人的成熟是以远离阳刚作为代价的话,我宁可不要。《英雄》的票房上去了,这是商人张艺谋祈求的,而我似乎更喜欢此前的张艺谋!

老张的《十面埋伏》就要公映了,我不知道这又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但从已经咕噪得快要掉渣的商业味的空气里,偶知道这又是老张的一部商业巨片!或许商“家”张艺谋就要诞生了,而老谋子已经死掉了-----在我心里。
网友评论-------------------------------------------------------------------
  同意你朋友的观点 unknow 2004/07/03 12:27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声明:该作品版权归 大浪淘沙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该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该作品如果涉嫌抄袭等所引起的法律纠纷由作者负责。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Copyright©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