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去中国书店,看到河南大学出版社新出版的《唐诗画谱》和《诗余画谱》,方才意识到现在出版界中流行的“读图时代”是早就有了的,并非像报上评论者认为的那样,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古人给诗文配画,也是想在刊印的书籍中增加一点图文并茂的成分;不过当时没有摄影图片和西洋油画,用的大多是木刻的版画。鲁迅说:“中国木刻画,从唐到明,曾有过很体面的历史。”如果把雕版印刷术之前的印章封泥不算的话,说版画起源于唐代也是相当准确的。
不过唐宋时期的版画,大多以佛教为主题。如唐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扉页画和宋代《文殊菩萨骑狮像》等等。到了元代,版画虽然也大多也宗教为主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世俗书籍也开始有配图版本出现了。元至顺年间福建建安椿庄书院刊行的《新编纂图增新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就是一本民间日用的百科全书式的类书。这一版本版面较大、插图丰富、人像场景生动活泼。配图版文史类书籍也开始出现,最有代表性的是《全相平话五种》。《全相平话五种》每页上图下文,是一种类似于20世纪80年代连环画的通俗读物。现在连环画收藏成为一种新的收藏时尚,殊不知连环画的祖先早在元朝就已经出现了。
大量配图版数及出现于明代,有学者认为明代是“中国古代版画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不仅远远超过宋代,而且也为清代所不及”。有明一代刊行的图文并茂的书籍,除宗教、问是、实用类之外,首开为小说、戏剧、传奇话本插图之先河,这在当时成为一种相当有效的书籍促销手段。如弘历年间金台岳家书铺刊行的《西厢记》,附有精美的插图之外,还在书为注有说明:“本坊谨以经书重写绘画,参定编次大资本,皆与图合,使寓于客邸、行于舟中、闲游坐客,得此一览始终,歌唱了然,爽人心意。”这可以说是古人图书广告之一种。明代刊印的小说戏剧文艺类书籍,几乎每本都有插图,所以如果把明代的图书风气叫做“读图时代”,应该算是名副其实了。
由于一本书的文字大致都是相同的,所以插图的精美与否就成为是否畅销的关键性因素。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同类的竞争中胜出,许多书商不惜重金,延请有名的画师为自己的书籍绘制插图,如万历年间香雪居刊《校注本西厢记》,插图作者是钱谷。钱谷在作画的时候,较好地把握了王实甫原作的特点,以景物写人物,以自然代情感,尤其是《伤离》那一系列,被奉为山水画中的精品。由于明代书籍印制业的发达与读图时代的兴起,许多著名画家都参与过版画工作。除钱谷之外,最有名的是陈洪绶。陈洪绶的版画如《九歌图》、《张深之定本西厢记》、《水浒叶子》等,造型夸张变形,设色清淡俊秀,背景简洁明快。木刻版画,成为画家陈洪绶传世作品中的重要的构成部分,这在此前的绘画史中是少有的。
随着清人入关以及康乾年间文字狱的大兴,小说、戏曲等文艺类书籍的刊印受到了限制,版画也由原来生动活泼的插图转而变为规范死板的殿版版画。休闲让位于考据,“读图”让位于“读文”,二百年来流行的“读图时代”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以至于被众多的读者渐渐淡忘,还以为20世纪末重现的图文并茂是一种从天而降的新鲜事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