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原创基地>作品展示
我所知所爱的陕北剪纸艺术家  作者:韦小宝宝

(人气:30276  发表日期:2004年03月18日 20:53:19)



曹佃祥,生于1921年,小时侯跟随爹娘逃荒到延安,又到安塞,喜欢剪花又能吃苦的曹佃祥在16岁时已经是麻洞川有名的花匠了,她是独生女,招了上门女婿,结婚后,全家的生活重担落在她一个人肩上,七十年代她老伴重病,家里的东西变卖一空,只剩下满墙的剪花——展翅的鸡,飞翔的鸟,和牛马……。曹佃祥,不但眼睛高度近视,还有点对眼,不知是不是“因为”“所以”的关系,她剪的狮子、老虎对眼儿,剪的秦琼、尉迟也是对眼儿。老乡们形容她的剪纸“丑亲丑亲的,眼睛画的明格炯炯,叫人看了长精神……。”



1980年,曹佃祥的剪纸作品开始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86年她死于恶性骨膜瘤。一辈子苦难,一辈子贫困,她去世时眼睛接近全瞎。10年后,陕西省文化厅授予她“陕西民间艺术大师”称号。



高金爱,是个风趣幽默直爽乐观的老太太,她的剪纸和绘画作品在安塞独树一帜,正因为她的性格幽默开朗,又没有传统造型的约束,能在生活中随时发现有趣的素材。她表现动物的剪纸造型,能够从陕北汉代画像石中的动物刻画上找到相似的印证。她的作品被美国、德国、法国三十多个国家艺术馆、博物馆收藏。她是陕西省的“农民艺术家”。



从照片上看,潘常旺是这几位农妇中最有“艺术气质”的人,她也是标准的陕北农妇,她老头子是当地有名的腰鼓手和伞头,在“陕西民间社火”的剪纸里能看到她老头子山羊胡子的影子……。



张芝兰,是剪鸡的能手,她剪的鸡是活的。1988年赢得全国农民书画大奖赛的三等奖,她的多副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以上几位老艺术家都不在人世了,在杨先让的《黄河十四走》中还缅怀着她们——杨教授这样记述:“1985年,曹佃祥和白凤兰、胡凤莲、高金爱、王兰畔、祁秀梅这几个老太太从陕北、陇东来,到北京是受工艺美院之邀教授剪纸。她们不但教剪纸,还收集学生抛弃的馒头碎块,在暖气上烤干,垃圾堆里的铁皮暖水瓶外壳,她们也是如获至宝。回程的时候,她们就是一手拎着馒头袋,一手拎着暖瓶皮上的飞机……。”



“贫困的生活压抑得庶民们渴望一切美好的事物。曹佃祥这几位浸透在苦水中生活劳动的农民妇女,却有着一双灵巧的手和一颗艺术感敏锐的心……。” 



如果有前生今世的说法的话,我的前生是个农民那是毋庸质疑的。其二因为我爱盘腿儿,坐沙发、坐会议室、坐星巴克我都想舒服的盘上腿,可惜多数时不敢。还有其一,我每餐必吃米饭等主食,按本论坛官小姐的原话是城里姑娘早就不吃米饭了——田里刚插完秧的才吃主食呢。我也因此设想我前生是个农民老太太,白天拉牛下地收苞谷,晚上伺候老伴儿吃饭洗脚,夜深人静的冬夜盘腿儿坐在炕头上,找出张红纸挥起剪子,微弱的油灯下我剪出猪满圈、谷满仓,剪累了就从灶下挖出我埋上的土豆子,吃的高兴我还会唱个小调呢——“擦着洋火点着个灯,放下个枕头短下个人。白日里想你上不了炕,黑夜里想你睡不着觉,你叫我唱来我就唱,咱两个死死活活相跟上……。”我老伴儿八成得为这个不怎麽上流的小调儿揍我,但是,当他知道我的红纸头能在村供销社换成“毛老头儿”的时候,估计会给我“深情一吻”。



上帝保佑——让我的“红纸头”换点儿“毛老头儿”吧!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声明:该作品版权归 韦小宝宝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该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该作品如果涉嫌抄袭等所引起的法律纠纷由作者负责。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Copyright©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