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原创基地>作品展示
行不得也,哥哥,不如归去。  作者:KALPA_LEE

(人气:3254  发表日期:2006年03月11日 17:04:58)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当杜甫老兄听说李白死于非命,不由捶胸顿足,认为非但李白怀才不遇,简直天下高手都是在低手的压制下苟活残喘。李白自己也这么看,自认为有不世之才,惜无圣者识之。这种情怀,可共为天下文人一叹!

 

文人天生就是理想主义者,文人天生就要对政治指手划脚,这个传统,非但不仅由孔孟传下来,西方也是一样不能免俗。想当年,孟子老先生去见梁惠王,人家劈头盖脸地问: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利于吾国乎?这位国王心里一定在想,你们这些文人,天天以为自己了不起,到处搞说教,以为你是谁?孟子心里想啥呢?嘿嘿,食肉者鄙,不能远谋......

 

自古而来,话语权被知识分子牢牢地抓在手里,老百姓只有欣赏赞叹,乖乖受教地份。同时,流传下来的历史,就是我们选择的历史,多半是以文人为主流的社会群体做的主。别看杜甫潦倒得很,人家一样是有官阶的。读老杜的《北征》,我不止一次地心里发热,但他毕竟还不是老百姓,虽然我们很喜欢他对草根阶层的同情。

 

李杜之流对统治阶级不给提供政治舞台耿耿于怀,别忘了,唐玄宗可是创造了开元盛世的大政治家,只是后期产生了懈怠心理,失去了进取心。就是权相李林甫,也是安禄山之流不敢正视的,安禄山每每要问来自长安的人,十一郎有没有说我什么,一旦有话传过来,他就会悚然汗下。所以,直到李林甫死去,他才敢造反,这岂是书生之流所能及。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倒是有几个文化大家,象李后主,宋徽宗,可惜把大好江山白白送人。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千百年来,贾谊简直成了怀才不遇的代名词,有没有人想过,当时是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汉文帝时期。其基于黄老的修养生息之法,已成为乱世后的经典治世之作。贾谊是一个年轻书生,当个太子少傅,也是连个孩子也看不好,纵使出了事,也不至于就郁郁而终,这种胸怀,怕也只能称起文名,不能称起治世之名。所谓“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种责备皇帝的话,也只有书生们才问得出来。

 

所以有话叫: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同时还有一句话相印证的:文人无行。这样说充满了对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文人的讽刺和挖苦。但是,我还有一个反例,证明怀抱理想主义的文人一样可以成功,他就是毛泽东领导的这个核心。

 

1921年,13个书生在嘉兴的南湖组建了中国共产党,然后就是多年地不屈不挠地战争。斯诺感叹,从这些人身上他看到了从没有过的中国人的智慧和气慨。共产主义,其实就是理想主义,要在地上建起一个天国来。

 

关于长颈鹿是不是天生哑巴,同学老万的他儿子在两本书上看到不同的说法,问他怎么办?到底该信谁的?这件事让我想起来放血疗法和巴斯德,罗马教廷和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或者说,想起了老爸和我。

 

林彪元帅小时就提出:读书处处有个我在。这确实是读书之要点!可怜多少人,读一辈子书,反而为书所误,悲惨如孔乙已大人之流,连偷和窃都分不清了,还是坚持要穿着长衫。噫,这岂不是马克思所讲的异化吗?

 

南怀瑾所言,读书时要把上面的道理放到自己心地上转一下。是更切实的道理了。

 

人的志向,愈是不经世事,就愈容易远大。古往今来的读书人何尝不是如此呢,当然,这里还包含那些东郭先生吃不上饭要发的牢骚。

 

行不得也,哥哥,不如归去。黄粱熟矣。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声明:该作品版权归 KALPA_LEE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该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该作品如果涉嫌抄袭等所引起的法律纠纷由作者负责。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Copyright©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