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经济学是无孔不入的;又据说,市场营销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据说,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那么,据科学研究数据表明:男女间的爱欲只能持续18-36个月。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的时间过的是“18-36个月之后”的围城生活。围城女人如何在保持自身价值提升的同时又能享受“婚姻利润”从而达到维持婚姻架构稳定的目的,这是一个值得乱说一气的话题。
商品经济社会,市场竞争在所难免。在商品化程度相当高的婚姻市场上,同质化竞争趋势日益明显。从产品外观上来说,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即便有美丑妍媸的区别,也当不得一辈子的资本,“商品同质化陷阱”是摆在每一个竞争者面前的难题。我们都知道,竞争者往往用降价手段来打压对手,从而获得竞争优势。但是,价格战的另一个影响是价格和利润的降低,最终导致投资回报的下滑,进而面临更大的价格和利润压力。通俗一点说,如果你在竞争中首开“价格战”先河,把自己弄得低声下气不值钱,那么,一般来说,你要承受“价格战”的恶果――“价格战”永远是双刃剑。我们需要记住:价值是根本,价格是表象。
按照经济学原理,价格要由价值决定。既然价值是根本,那么,围城女人就需要在婚姻生活中不断提升自身价值。本专家认为,提升自身价值、缓解价格战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为对方提供增值服务:比如说,你可以给他带来心灵的安慰,因为男人总是说:“我的心灵是那么地需要安慰”;比如说,长年累月地给他提供无微不至的家政服务,让他们彻底成为生活上的低能儿。据说,由于跨地区婚姻商品的侵入,广东一带婚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提高竞争筹码和市场价值,很多女人努力学习煲汤,达到俘虏男人胃肠功能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煲汤的技能就是增值服务的一种。
婚姻中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是个复杂命题。女人从长达数千年封建社会的依附关系中解脱出来,正在调整和适应过程当中确立新的位置。在本专家看来,婚姻最恰当的描述是:合伙人制度。在我看来,“与其为取悦而降价,不如为双赢而结盟”。结盟是更深入、更和谐的合作关系,对双方来说,结盟的好处是:更低的成本、更快的行动速度、更为有效的创新、不确定性的降低以及新的收益来源等……简短截说,就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当然,从矛盾论的角度来看,结盟也有劣势。比如,与对方结成相互依存的关系,会限制其自有选择其他合伙人的能力――一纸结婚证书,可能让你失去与金城武一起吃糠的机会――出于对婚姻的忠诚,我们必须承担机会成本的损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机会成本就是人们为了获得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促使结盟双方放弃这种自由权力的动机,来自于合作所能带来的附加价值,例如:可以生一个合法的孩子,给孩子上正式的户口,成为家产的法定继承人;可以心安理得地吃一顿有自制酱油鸡的晚餐,并且指使男人去给你盛一碗白米饭,从而免去了等待金城武一万年过程中所带来糠的变质的经济损失。
从TCO(总体拥有成本)上面来说,婚姻需要一生的时间去投入。某些以为一个轰动的婚礼、一个钻戒、一套房子就可以娶到终身伴侣的想法是对市场经济的误读。男人们总是希望降低TCO成本的,他们没有耐心在18-36个月之后还持续不断地进行玫瑰花、首饰衣服和“我爱你”等方面的投入。对女人来说,不断让男人提高TCO成本是近乎愚蠢的举动。
从根本上来说,因为商品更新换代日益频繁,女人的价值在总体趋势上是不断下降的,市场上总会有更轻薄、更时尚的类型等待着成为你的升级换代产品。在成为糟糠之后,难道要把未来系于男人的良心吗?我们都知道,良心是那么不可靠。在一个诚信缺失的商品经济社会里,良心更是岌岌可危。除了抬升自身价值以外,别无良方。根据经济学原理,在人们的收入一定的前提下,人们将选择消费更多的正常物品(生活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男人总是有钱才变坏的,但也会考量变坏的成本。他有钱了,你应该变得更有价值,这才能让这场“人生的消费”物有所值。
我们所见到的那些不和谐的婚姻,在本专家看来,大多因为双方“交易”成本过高,从而难以实现更高效率的消费和生产:不幸的婚姻是天天吵架,幸福的婚姻是隔天吵架――幸福的婚姻在吵架的间隙进行消费和生产。如果婚姻完全沦为一场博奕的话,那最终可能会陷入恶性循环,即经济学中所谓的“囚徒困境”,从而让双方沦为婚姻的奴隶。例如,男人会跟婚姻外的女人抱怨说:“我真的想离婚啊,我家那个黄脸婆……”
市场营销是个专门的学科,主要内容有市场营销战略(如何把男人套牢)、产品发展(让自己40岁时像张曼玉、50岁时像汪明荃)、新产品开发(下一代的孕育)、产品的包装(服装首饰的更新换代)、广告(好老婆明天见!好老婆天天见!)等……对市场营销学有一句著名的概括就是:“市场营销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项行为准则,还是一种艺术。”
婚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项行为准则,还是一种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