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约花了半个月的晚上去看《牡丹亭》。
《亭》有几个好处,可以去百年徘徊:
一个是语境,规定了今天我们说话的口吻;象听一些戏剧和北方今人的口气,都是从那时过来的。比如,汤显祖全本开始,就洗练地开场:“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共赴高唐。”
27个字,简洁悦耳,告诉说,姓杜的女孩子,爱上个姓柳的读书的;一面在梦里呼吸,一面去以身相许。
古文能打60分的,基本可以理解成这样。如果能好到80分,就看出些韵脚-------而且春阳是爱,高唐是性------ 以此,还有望进入“汤祖“炫烂而又意象迷离的情感入口。
它还有一个好,就是看时代。可以看出,明到清,精神世界同样很丰盈。丽娘是大家姑娘,在庭院深处寄托对性和爱的幻想,难度很大,然得以成功。她的阻力是什么,是自己的教育不辅助她去大胆孟浪。但她跳出地球,倩女离魂,去继续自己的肉体之爱,精神之爱。
这样的写法,从今天看,也不落后。再转个90度,《金瓶梅》也是一个高度;说明明朝玩剩下的,今天还在模仿,而且花样超不过它。
《亭》在说,对于精神的豪华需求,社会之规矩是淹然无力的。
《亭》还在提示:即使社会和生活让人真的不耐烦了;那就要换个活法儿。
他把杜丽娘变成了鬼,飞出地球。这个没办法,受科技限制,明朝时要跑出地球,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魂归太上老君。
但这么一来,启示了今人精神上的科技走向。
就是今天的一个男人或者女人,果真在完成科技上的精神奇迹。我们目前能够看到,我可能在MSN上与一个非洲姑娘在眉目传情。对于这个非洲姑娘而言,她做的,就是她那个百年以前黑色的丽娘奶奶难以做到的。
我们很高兴。
下一步是什么?
可以想见的,就是生活方式的精神走向。就是,例如,当我有一天突然厌倦了在回龙观,在北京,在中国的一种活法儿后;我还发现 ,没有好,也没有坏,但我还有没有其他的活法儿?
1 我在50岁之前是不是做了自己真的有兴趣的事儿?
2 我不为欺骗自己和虚荣心的点缀,是不是愿意现在的活法?
《牡丹亭》就很胆大:那个姓杜的姑娘,一经盘算,就说了NO。
她不适应环境,恋爱没人支持;于是逃跑,然后设计,天地变换,她曲线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儿。
但想想她行走的曲线,真的是舍了沧海,换作桑田。
于是想到,在古汉语中,舍得其实是一对儿因果:舍,才能得。
《牡丹亭》的高明,就在于对迷迷糊糊的世间女子说,去舍掉,才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