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天 12月14日 武汉印象
关于武汉的饮食
“蔡林记的热干面,四季美的汤包,老通城的豆皮和小桃园的瓦罐鸡汤”被认为是武汉最闻名的小吃, 每一个像我这样视“吃遍天下美味”为人生最高目标的家伙即便没有去过武汉也都耳熟能详。遗憾的是真正到了武汉,却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在长江边上同一位老武汉聊天时得知,这几家老字号已今非昔比,价钱贵不说,味道也大不如前,他们本地人已经很少光顾,现在大多只能靠赚象俺这样慕名而来的外地人的钱过日子。还更正我说这“三菜一汤”不是主餐,一般只当早点或夜宵。不过,老人家强调:“鞭没了,神还在!”现在有武汉三镇尤其是汉口那边的许多小吃店都能做这几样东西,手艺继承得也还不错,有些甚至还有创新,各有所长,而且价格便宜,值得一吃!还特地向我介绍了几家,遗憾的是俺一家也没记住。所以在武汉的时间里,我将一日三顿饭改为少食多餐,光热干面就吃了三碗,不过觉得还是最喜欢豆皮的味道:焦黄的鸡蛋和豆皮包着糯米,腊肉,香菇和大头菜丁混合成的馅儿,有专门的手艺人把一整块包好馅儿的豆皮放到铛锅里翻转蹂躏,直到香气四溢,再切成两寸见方的小块端上来,味鲜爽口,外焦里嫩,油而不腻,现在想想还回味无穷。
当然武汉的饮食远不止上面说的这几样,看看北京满街挂着九头飞禽招牌的菜馆就可想而知湖北菜有多么大的市场。平心而论,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它们不像河南河北菜那么咸,也不象湖南四川菜那么辣,但是又比长江下游地区饮食味道要厚重,比较中庸,符合我的饮食习惯,就冲这一点,以后也要再专门的来吃上几回。
关于武汉的男人女人
“饮食男女”圣人说起来都理直气壮,俺就更不要客气了。不可否认,这是武汉给我最大的惊喜,也打消了我多年来的误解,过去俺以为湖北基本不产美女,仅有的少数精品也都来了北京,或者去了上海和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但当我真正走在武汉的大街上和校园里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这里的美女的比例非常之高,她们不仅漂亮,许多人脸上还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气息,我想这与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科教区,有着密集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是分不开的。同时又受着汉水和长江两条大河的滋润,旖旎浪漫的自然风光以及相对发达的商业和医疗系统,造就了人杰地灵的人文环境。武汉的男人,同样有着不凡的优雅气质,到处都能看到一些学者教授模样的中老年男人,迈着坚毅的脚步穿着风衣在雾里独行,大有饮马长江,指点江山的气魄。
好了好了,吹捧到此为止!我想我的那几个暗塞给我红包让我做“客观评价”的武汉哥们儿也应该能满足了。任务完成以后我再多两句嘴:我不否认,几乎在我们国家的所有城市都存在着一部分这样的人,他们走路横冲直闯,随地吐痰,乱扔东西,不分场合的抽烟,大声喧哗,旁若无人的吵架叫骂... ...凑成一道道现代文明城市所不和谐的景观,武汉也不例外,而且个人认为不少方面要比北京恶劣的多。关于其他关于武汉人的印象,我还是脱不开那个“来来往往秀生活”的池莉笔下的红男绿女以及那部著名的电视剧《汉正街》,所以就不多说了!
关于武汉大学
原本打算去武大,华工和地大三所学校参观,但由于时间紧张和天气有雾等客观原因,只到武汉大学看了看。坐公交从“珞珈山站”下车,就能看到一个古老的白色石牌坊站在街头,上面六个工整的正楷“国立武汉大学”,庄严肃穆,似乎正在告诉所有路过的人:你还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老子全国大学综合指数排名好歹也是掏普湍替!华中地区理所当然的头把交椅!有几个学科清华北大也不敢在俺面前瞎眦毛儿!你要是不信就来尝尝我们食堂的米饭,不把你牙硌掉了我这“武”字倒着写!
平心而论,除了米饭硬点儿以外武大百分百是一个谈恋爱的绝佳去处,东湖湖畔那不高不矮的珞珈山简直就是为了“爱”而生的:再高一点儿,会让你和你的MM爬到山顶时气喘吁吁一身臭汗并丧失体力从而耽误了你蓄谋已久正打算办的正事,再矮一点儿的话,那就整个一坟头儿了。武大的樱花和桂树闻名,感觉到处都可以见得到她们的身影,可惜季节不对,能看到的全是桂皮,还有“桂园”,他们一个食堂的名字。虽然食堂的米饭很硬,但是由于有了一个中年妇女饭厅里面撒泼打滚破口大骂的表演,使得俺的这顿饭吃起来仍算是饶有兴致。
和武大里面一个大三的小兄弟聊天,着实的吹捧了他们色彩缤纷的校园和校园里的MM,那个小兄弟很腼腆,谦虚的说:靠!这算什么呀,去华工和地大看看,那才叫风景如画,去华师和中财看看,那才叫美女如云,我们这儿,真TM是可惜了武大这个名字啊!说罢,顿足捶胸,声泪俱下。我当时看着身边擦肩而过青春靓丽的女孩子们,觉得这个年轻人评价不怎么客观,一定是受了什么不好的刺激,没等他止住悲伤,就匆匆的从西门出来,沿马路一直向北走,穿过街尽头的一片绿地环绕的石板路,扫了一眼路当中几个卖零散古董的小贩,就看见了东湖。
本节提到的华工现在叫“华中科技大学;地大就是“中国地质大学”,她在北京的学院路也有一个校区,北京校区里面有个回民餐厅前几年做得烧羊肉味道不错;华师是“华中师范大学”的简称;中财的全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个学校有一个校区离武昌火车站和我住的地方都不远,抽空进去看了看,觉得没什么特别惹眼之处,所以有点儿觉得武大的那个小哥们儿委屈的不值。此外,武汉的大学们经历过几次调整和合并,现在的几个大校不少都是由原来的几个学校合并而来的,所以后来给我的印象就是:“武汉大学”的牌子挂得满大街都是。
关于东湖
东湖美呀东湖美
美在野鸭游过水面泛起的那抹抹涟漪
美在海鸥凭栏远望雾中翩翩浩渺烟波
别问我为什么会有海鸥,她有没有暂住证关我屁事儿!
关于湖北省博物馆
沿着东湖西岸一直前行,过了武汉大学医学院走不多远,就到了一个正在建设中的雄伟的大门前,大门已经初见雏形,上面工工整整的写着几个遒劲的大字:参观向南50米!一个箭头指引我进了一个工地,和工地不同的是这里的门卫却是正规武警部队的装束和番号。三绕两绕来到售票处一问价格:30元。刚要掏钱,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四处望望,发现除了售票处所在的是一个完整的大房子以外,四周皆是工地,30元钱参观工地?我怀着一脑门子问题把钱又塞回口袋,转身来到这个唯一的大房子入口。
五分钟之后,我已经让门口收票的女孩坚定的认为我大老远从北京赶来是专程和她讨论武汉文博事业的现状与展望的。从她的嘴里得知湖北省博物馆现在正在大兴土木建两个新馆,分别作为湖北省的文物陈列和楚文化展示,而我们所在的这个只有一层的大房子只是复制了的曾侯乙墓原貌及其一些随葬文物的展示。我当即对楚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示了敬仰并对此次不能来一睹全貌表示深深的遗憾,当我一脸坏笑的问到这里出土的那套著名的编钟我能不能去敲一敲,花点钱也可以的时候,她原本笑容可掬的脸上忽然射出一道愤怒的目光,估计心中对我的美好印象从此一扫而空。从入口处望了望展厅里面的钉钉板板瓶瓶罐罐,最终还是决定放弃进去看一看的想法:反正武汉以后还会来,等全盖好以后再来看个全须全尾的吧。
关于武汉的交通
可能很少有大城市的公交车还有一元二角的车票,而且还是主动投币无人售票的那种,可是武汉大街上却到处都能见得到,对我的直接影响就是兜里老得装一大把毛票,好在在北京的日常生活中我的兜里也很难见到大于五元的票子,所以倒也还习惯。早听说武汉的公交车司机都可以改行开赛车,可惜我坐过的几辆开的还都是中规中矩,没有体验到“生死时速”的快感。凭心而论,武汉的公共交通还是非常方便的,公交车很多,从最便宜的可以5角钱坐三站的超烂中巴到分段计费豪华空调大巴以及拖着大辫子的无轨电车等各种档次都有,而且公交线路四通八达。
轮渡几乎是所有有大河横贯城市的特色之一,在武汉长江大桥底下武昌一侧的汉阳门和中华门码头有六七条航线横渡长江,分别驶向对岸汉口的不同码头,时间间隔大约二十分钟,票价基本都是一块五。我选择了去汉正街的轮渡,主要原因是想看看汉江和长江合流,哪边的水会干净一些,会不会有“泾渭分明”的现象出现。当然,答案是:没看出来有什么分别,一样的混浊。后来和当地人聊起汉江,他们说中上游襄樊往上尤其是陕西境内汉江水还是相当干净的,景色也比较美,当即下决心以后抽空去汉水上游看一看。当然,现在的我只能蹲在汉江终点遥望江岸边那些世代住在船上的棚户人家,找寻他们和住在高楼大厦里面的城市居民有着什么样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关于武汉的购物娱乐
双脚刚刚踩上汉口的土地,就可以看到一个商业极其发达城区,商肆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新旧商业建筑交相辉映,中国中部商业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得到,充分展示着她悠久的经济历史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当然,逛商场不是我的长项,我的长项是找吃的,所以几个超大型的百货中心都没有进去,不过还是走进了几家诸如沃尔玛家乐福等等国际型大超市,感觉大部分东西并不比北京便宜,有些还要贵出不少,面对这么高的物价水平,开始对武汉人的钱包表示同情。
中山大道沃尔玛的后面,我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华纳”的霓红灯牌,原来美国华纳公司在这里竟有一间连锁影院,正在上映那部关于“贼喊捉贼”的故事片,问了问票价,吐了吐舌头,没敢吱声儿,灰溜溜的的走了,本来想去老通城尝尝正宗的豆皮,跑到那里一看,一层的大厅卖起了手机,二层黑洞洞空无一人,一打听才知道那么大的字号每天只营业到下午两点,下午和晚上不营业。带着一脸的遗憾下了楼,好在下楼左转不远就是一大片的灯火通明,天下闻名的“吉庆街”就在那里了。
关于吉庆街
十六七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天天忙着跳霹雳舞玩摇滚乐的所谓不良少年,青春期的萌动最初让我开始对某一类女人产生有关于爱或者性的遐想:她们都有着一幅沙哑的歌喉,年轻而冷峻,长头发戴墨镜,抱着吉他而且可以熟练的变换各大调的属七和弦......尽管后来随着年岁渐长,性格里面锋芒的部分已经被岁月消磨殆尽,对女人的审美取向也逐渐转变成温柔淑婉的贤妻良母型,但是依旧对当年记忆中那些“抱吉歌”的女孩们持欣赏的态度,在这里说了那么多看似“题外话”的原因是因为我在吉庆街又见到了自己少年时的她们。
当然吉庆街远并不是什么酒吧文化而是一种纯粹的市井文化,这一点池莉的《生活秀》已经解释的明明白白,我知道我对其只一两个小时的感受远远不能和这位土生土长的武汉文化女大鳄笔下真实的生活体验相提并论,所以在这里如果说多了反而会让人笑话我的浅薄与无知,倒不如缄口不语,或顾左右而言他,这样的话反而会让您觉得我深藏不露深谋远虑深不可测深海鱼油。当然为了让没有去过或真的不了解“吉庆街”的朋友知道这条街究竟有什么玄虚,我还是要友情客串的介绍一下:吉庆街是武汉(也许还有其他地方来的)民间艺人最为集中的场所,以大排档的的形式出现,以各种艺人的即兴表演兜售自己的绝活为噱头,以食客花钱买乐而艺人们挣钱为手段的一种你情我愿其乐融融的生活状态,在这里,你几乎可以找到任何一种在当地民间流传的中西乐器,杂技魔术,戏曲歌曲等等诸多表演形式,真乃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闹景象也。
最后抄下一段我非常喜欢的一段话作为吉庆街,也作为武汉印象这一章的终结。对于武汉,这个享誉古今但却毁誉参半的城市,尽管短短的四十个小时的停留连她的皮毛都不会看全,但是值得提起的印象仍然还有很多很多,这里说到“印象”,因为它是真相和幻象在头脑中的混合体,所以有一些经历和奇遇已经随我的记忆一起变得模糊而抽象,就此打住,不仅为了让自己还能有一点点回忆和回味的资本,哪怕它是错觉,或者根本就不存在,而且也让熟知武汉的您少了一次贻笑大方的机会。
“吉庆街是夜的日子,亮起的是长明灯。没有日出日落,是不醉不罢休的宴席,人们都来聚会,没有奔离。说说唱唱的,笑笑闹闹的,不是舞台上的演员,是近在眼前的真实的人,一伸手,就摸得着。看似假的,伸手一摸,真的!说是真的,到底也还是演戏,逗你乐乐,挣钱的!挣钱就挣钱,没有谁遮掩,都比着拿出本事来,谁有本事谁就挣钱多,这又是真的!用钱作为标准,原始是原始了一点,却也公平,却也单纯,总比现在拿钱买到假冒伪劣好多了。卖唱的和买唱的都无所谓,都乐意扮演自己的角色,因为但凡动脑筋一想,马上就明白:人人都是在这生活的链条当中,同时都在卖唱和买唱,只是卖唱和买唱的对象不同而已,老虎怕大象,大象却还怕老鼠呢。表演者与观看者互动起来,都在演戏,也都不在演戏;谁都真实,谁都不真实,别的不用多说,开心是能够开心的。人活着,能够开心就好!什么公侯将相,荣华富贵呢!”——池莉《生活秀》
本日开销明细:
武汉公交汽车:约8元
伙食合计:约18元
住宿:30元
本日合计:48元
总计:254元
/kuotahooz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