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现在不好办。
对于看报纸的人,觉得纸越来越厚。例如,我每周一个小时的例会,2年前当说散会时,我们看了3份报纸,其中还能专注地看一个安顿女士的情感插曲。现在不行了,抓在手里的一堆,还只翻到冰山一角。
这时,就想起参考消息的小巧时代,往往几页纸,倒能看到,外国人写一个同样的事儿,会用那种让我们意想不到的语气。
杂志可能三联要好一些。它的方法上有TIMES的印象。记得有一期说从北京到法国开越野车,那个事情我也参加了。结果到三联那,就有一种野心,要把法兰西的掌故一网打尽。20,30页纸很难办到,但这个杂志有一种奔跑的美。
电视亦然;
比起扭扭捏捏的12套节目,CCTV10就能让人看到,它在光着率真的脚丫板儿,去做美的散步。
我如果回到家很晚,就能看到它的《人物》。这个节目印象深刻。有一半是外国人做好的,中国人给加头续尾。还有杨大林抑扬的配音,很好看。
还有一半,是自己做的。就是前几天我看的“滕格尔”。那时我都迷糊在床上了,它让滕格尔唱天堂,我就又蹿起来,陪着他的故事热泪到完。
它也有几个大系列。“中国史话”就是一个野心。头几集非常给劲儿,到了宋朝,感到有些松。后来也听说,是节目的经费给闹的;这在中国虽是必然,但能有这样的片子,也足以击掌共鸣。
我还看到2战老兵的,东京审判的等等。这些都有历史的眼睛,而且叙述的嘴是沉静的口吻;这个方法很先进,因为历史尽可灵活的去看,行走的门径不用强求。西方的传媒愿意用解剖刀去剥开历史或人物,是外科的方法。我们一直在望,闻,问,不切--------好在现在敢凑上前去搭历史的脉搏了------这种温暖是精神上的。
还有人告诉我,“百家讲谈”好。我也去听。我还看到中央电台的人在读一些文人的文章。还有百姓人等,去讲述人生遭遇;以及科学神话,语言民俗等等。
我在2003年时,认识了回龙观一个叫卫星的人。他虽球打得臭,但却有个优势。那就是他的名字所言,他能给安卫星的锅。
有了这个人,我看到了国家地理杂志,CNN和探险等频道。这个锅让我看到了60多个国家;因为不同的人生,眼前的世界变得丰盈起来。
卫星是回龙观的火种。前后有10几个人花钱安了他的锅。这样,中国就仅仅是一个频道上的概念。世界反到扑面而来。
我是很希望他的锅能在昌平落地,能在中国落地,对于人生的种种观看,中国人是显然不足的。
如果此生能光着率真的脚丫板儿,去做世界的散步,这一生就会少一些盲目。
CCTV10,就是给穿着鞋子的中国人,一次松开鞋带儿的机会,因此,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