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儿童乐园
九十年代起,收三岁以下孩子的幼儿园少了,不管几岁的孩子都可以玩的儿童乐园多了,孩子乐了,开乐园的人效益好了,家长的钱包瘪了。
每到周末,公园里最热闹的就是儿童乐园,人声鼎沸,长龙似的等候队伍,赚钱的形势一片大好。说是儿童乐园,可孩子玩,大人得护驾保镖,买票自然是双份的。为了让儿子象别的孩子一样享受到这些最基本的娱乐生活,我们当然要参加到这种周末大军中去。
儿子不会走路时,就骑在五颜六色的小动物身上,在叮叮当当似的音乐声中晃呀晃呀,晃走了我们不少银子,早就够买个摇床的了,只是摇床买了没地儿放;后来大点儿了,就可以坐在小动物车里转呀转呀,又转走不少银子,全家人多少顿饭钱没了;再大点儿,可以钓鱼了,小鱼儿都被饿了多长时间不知道,反正见食就咬,哪里是人钓鱼,简直就是鱼找钩,一分钟一条,一条够买一斤重的鲤鱼……怎么就觉得,和真正的乐园差那么点想象和单纯。经常听大人骗孩子:没钱了,没钱了,下次再玩。钱的重要性就这样深深地牢牢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
有没有其他乐趣呢,有,有绘画班、音乐班、武术班、舞蹈班、表演班和时尚的亲子班等等等等,不过,那些基本上是大人的兴趣,孩子们是没有选择权的。为了儿子有个美好的前程,我们和其他家长一样,交完不菲的学费后,就是每个周末守在各个“活动中心 ”门外熬时间或有幸围观孩子们的学习,谁家孩子没上个兴趣班那就是太对不起孩子,太落伍了。陪儿子上课,有机会和很多家长闲聊,发现中国人除了爱攀比财富和地位,还最爱攀比谁家孩子“出色”,学的东西多,无形中,孩子不知怎么就有了高低贵贱之分来满足家长们各色各样的虚荣心,好像孩子是个什么东西,而不是有精神需求的独立的人。
还是不要说别人的不是了,我儿子的确有时真“没出息”,我们的虚荣心经常被他践踏,好没面子。
儿子已经到了可以自己玩滑梯的年龄了,滑梯也是世界经典的儿童娱乐活动,我们从来不认为这项活动会有什么危险。可是,我儿子认为这项活动有问题。他凑热闹似地和小朋友们钻进通道上滑梯,我们赶紧到出口去等他,可是出来一批又一批孩子,唯独见不到儿子。我们急得围着滑梯转了好几圈,只见儿子象胜利者似地从进口从容地走出来,还没等我们问他为什么,旁边家长自豪地说:我儿子一会走路就敢玩滑梯了,胆儿大着呢!我赶紧不无羡慕地夸到:你儿子真棒!儿子很长一段时间拒绝玩滑梯,他那时不会说话,我也不好给他的行为乱做解释。
经常被艺术家赋予浪漫情怀的秋千,不知怎么就令我儿子那么恐惧。那些把月亮当秋千的女演员们,坐在弯弯的月亮上,还面带妩媚的笑容,唱着柔柔的情歌,就不怕摔下来吗!儿子第一次上秋千就大哭不止,以后见到秋千,竟夸张地绕着它走。公主和王子的故事里,不是王子给公主荡秋千就是两个人一起荡秋千,儿子以后怎么取悦“公主”啊!碰到不理解我心情的家长,还会鼓励儿子:你看小妹妹都不怕,小男子汉就更不怕了。弄得我也认为儿子没点儿男孩样,只好一脸尴尬。
蹦蹦床是家长和孩子们都热衷的娱乐项目。家长们喜欢它是它有助于孩子长个,孩子们喜欢它是它可以被掌控但又富于变化。儿子第一次被懵懵懂懂放进蹦蹦床上,没想到,一进去就摔了个大马趴,因为别的孩子不停地在蹦,床体不停地晃动,儿子屁股撅了半天也爬不起来,爬起来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寻找床外的父母,刚一咧嘴,又一个大马趴,照例撅好半天才爬起来,他抓住床边的围网嚎啕大哭,儿子爸爸把他抱出来,哄了一会准备放进去,只见儿子两手死死地抓着门扶手,憋红了脸不进去,无奈身小力薄,还是被放了进去,我们赶紧躲到他视线看不到的地方,他摔倒后就赖在那儿干脆不起来了,过了一会,他爬起来蹦了一下,接着又蹦一下,一会就蹦个没完了。
实际上,儿子并不是胆小,当时什么“疯狂的老鼠”,碰碰车都是他特别喜爱的活动。当然,后来长了两岁,乐园里的活动项目就都轻车熟路了。我们家长还有教育专家,有时也并不一定全部了解孩子的小脑袋瓜都联想到了什么,其实,有时很简单,耐心等待他长大,不要过早下结论或失去信心,否则给自己和孩子都容易造成不好的心理暗示,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正常发展。
现在好了,有的社区会给孩子一块自由的天地,设施很简单,没有那么多电动的活动项目。我们那时太年轻,以为自己喜欢的就是孩子喜欢的,以为大家都去玩的,我儿子也必定爱玩。对孩子来说,可能简单的沙土加上小桶和小铲子,就是他最快乐最可以有创造性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