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观的人,我常常想,应该被叫做“远离尘嚣”。
因为有几个事儿,他们不大提到,而那些,却是迫切的生活。
一个是健康。一个是工作。一个是读书。
对于健康,很多和我年龄差不多的人都开始感到了它的存在。例如,我每周一要开的例会是在4楼。等爬到会议厅时,肯定在心脏乱跳。
这种细节过后,还总有不同的消息汇拢来:什么30几岁的小伙儿却高血脂了;结了婚的小媳妇竟然乳房有癌。20多岁的未婚,前列腺竟也不灵了,等等。
我们一一甄别,判断:那些并不是八卦。
对于自己的身体,应该把其排名无数位的提前;甚至,唯马首是瞻。
但很多30多岁的人却不大爱谈这个。总觉得,几个棒小伙儿,凑在一起聊:“喂,你晚上上几次厕所?” 似乎这种话题挺呆瓜。
我看这些问题现在最鲜活,也最迫切。
一周锻炼几次?走路多少?有慢跑吗?屁股坐多久?身体突然疼痛吗?视力有变化吗?牙齿?皮肤的颜色?开车乏力?睡眠?性生活?
这些问题重要吗。应该是人生第一要务。
回龙观的羽毛球我参加过。这些人在观里应该是能长寿的人。他(她)们从来的时候歪歪扭扭,到目前的活蹦乱跳。说明,一周两到三次的大运动量,使全身的动力被释放了出来。从而,人也是强劲,有力。
但又听说,目前每次羽毛以后,要大吃大喝一顿?!
从健康言,那是刚和了一把小屁,又点给别人一个七对儿。烟酒一上,餐馆儿里乱七八糟的脏肉,对身体不大妙。
我想,一个健康的男人,一周要起码有7—8个小时的运动。不拘球类,或大运动量的有氧训练。慢慢走走,但距离要长。漫漫跑跑,要调整呼吸。女孩子要学学游泳。或者登山。
健康是不是还包括菜和肉的比例。目前这个疑问越发的尖锐---因为我一直在相信着净空老师,我以为,以男性为例,菜和肉的比例以8:2为分,是科学清洁的。
身体的健康,好象也有内心的保障。于是,健康的杀手,工作就出来了。
我近来在给我媳妇那一帮人做司机班儿。就是每天晚上5:30的时候,出现在她们公司门口。
这一群上来之后,就开始唧唧喳喳地谈着工作。没人理我,我正好听她们的内容。时间长了,知道,原来她们4,5个人是一伙儿。每天正抱成一团在对付公司里的种种战争。
她们的性格是各异,心眼儿也不同,但目前似乎找到了一个共同的不快。于是一起打击着那件事儿,免不了,也在打击因事而生的人。
她们的议论仿佛没有停顿。因为每晚我踩刹车开车门之际,也就是且听她们这回分解的开始----自然,新的一天内容有所簇新;因之,话题更加丰满和活跃。
我从建国门开始,最后一个在四惠下。我认为这些女孩子都不开心。她们把自己卷入了生存的较量里,但却以着麻雀一样的琐碎,而被生活折磨得神经衰弱。
它们学历不低,脸蛋不俗,薪水不菲,却心情好差。
我倒觉得,人与其说有多大的聪明,还要实施一下的好。那么,工作就是个检验场所。在这个凝缩人生精华的地儿,你以什么样的一疙瘩一块来出现呢。
这个问题太逼近,太现实,太细腻:我看,中国人能解决好工作的哲学。这个人,一能长寿。二能事业成功。
但躲着不看,躲着不谈,问题不走。
最后,是读书的问题。
读书,一定不是网上瞎看。因为网上害眼睛,谁也没心思在那屏息静气。我前半个月在太平洋的船上。因为为了省钱,于是跑到三层的甲板上。屁股刚抢了了一把椅子,后面就爬上了几十个老外。不一会儿,甲板上俯仰坐立着各种人。
海水养人。在阳光的配合下,我在椅子里变得昏头昏脑儿。旁边儿也不大有声儿。
一觉眯过,我四下辨认,却看到有一半的洋鬼子,正深沉地捧着一本什么书,在那琢磨着。除去望着海发呆的,就是瞪眼儿看书的。
我走过欧洲,北美等等,这些人不少。年龄不是问题,因为普遍在捧着书看------就我在这儿敲字儿的工夫,你去北京国际机场的候客厅看看,一准儿有老外在那奇形怪状地呆着,手里,会有一本什么书。
读书,如果和吃饭一样,变成了身体的一部分,这个读书的民族,精神的肌肉能不发达?!
我最近几个月一直在断续地开关着邱吉尔的回忆。他这几本在写一战。我们看到,这个人在20个小时的打仗间歇,能从容地眯上10分钟。政治摔到低估的时间写了一战和二战的回忆录。
邱吉尔身体倍儿棒,官当的不小。画也还凑乎。那一堆回忆录,得了诺贝尔的奖。
活着,是面对的艺术,从而也是健康的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