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作为一个两个孩子的妈妈,一个职场妈妈,一个80后的中年人,最能代表我的生活状态的可能就是一个词-琐碎,最能表达我的感受的也只有一个词-心有余而力不足。
作为从小受过穷苦生活,靠着刻苦努力才有了如今生活的我们,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面对社会上日益激烈的竞争,面对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无法预估的未来,面对年幼懵懂、少不更事的孩子,我们恨不得能够分出三头六臂来,可却只能分身乏术,一身疲累;我们很努力、很辛苦地去生活,想给孩子一个更可靠、更美好的未来,可却总是一不小心,弄得家里鸡飞狗跳、兵荒马乱。
亲爱的,我想告诉你,在这一条挣扎与纠结的人生路上,你并不孤单。我,还有更多更多的女人,都走在你曾经走的、或正在走的或即将走的路上。
让我们一起,相互慰藉,抱团成长吧。
以上,是我的肺腑之言,也是我的亲身感受。
(一)朋友圈的岁月静好,背后也许有着无法言说的心酸
不要被你的朋友圈里别人的美好生活所诱惑,所迷惑,而对自己的现状更加焦虑、忐忑。
因为我自己,就经历了这一切。
我希望自己的生活,每天都有美好的点滴,美丽的景色,温馨的小确幸。
我也确实践行着这些,每天,每周都在我的朋友圈里记录着我的小幸福,我的小点滴。
我的朋友圈,常常是俩闺女的相亲相爱,周末的出游美照,单位的花花草草,房间里温馨的小工艺品,小情调。
然而我真实的生活,并不是朋友圈上静止的那一瞬间,并不是只有那些小温馨、小确幸。
更多的时候,发完的下一秒中,可能就是俩闺女的争吵哭闹,刚整理好的温馨整洁的房间被俩闺女弄得乱糟糟而我再也没有心情没有精力去收拾,出游美照背后是回来的腰酸背痛,家里的狼藉一片有待打整,还有可能是俩闺女的作业没能完成而心烦气躁。
后来,尤其最近,家里老人有事离开,所有的家务完全落在的我的身上,终于,我连在朋友圈里自恋的心情和时间也没有了。
虽然还是偶尔会拍照记录孩子们生活状态,偶尔想记录下孩子们的童言趣语、温馨小事,但再也不想为发而发的记录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大同小异,面对的环境如此,学校如此,时代如此,孩子也如此。
不必去太在乎朋友圈、网络里的生活,更不要让朋友圈、网络里的生活打扰到你的心态。
每个人都希望表现最好的一面在朋友圈,也希望展示孩子们的最优秀的一面在朋友面前。
而我们,总是习惯拿孩子的缺点,去比较朋友圈里孩子们的优点,那些别人的家的孩子,永远在别人家。
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孩子,也是别人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
因为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有自己优点和缺点,关键看你看的是哪一点。
(二)人生中,最重要的是理解和爱
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老人;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单位,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和爱。
只有理解,才能懂得,才能更好的去做到,去执行。
只有爱,才能让我们学会包容,得到肯定,从而更自信,更阳光。
面对孩子,其实就是年幼的自己;面对老人,其实就是将来的我们。
只有我们去发自内心的理解和爱,才能拯救我们于生活的水火之中。
只有我们和生活完全和解,而不是抱怨和对抗,我们才能去感受到她的柔和与美好。
累了烦了,不必逼迫自己,听一首舒缓的歌,或者轻音乐,让音乐抚慰你疲累的心吧。
病了困了,那就请个假,休息一下,小睡一会儿,放空自己,让身心尽快的恢复吧。
虽然,人到中年,病痛在身,责任在身的时候,真的是不能病,不想活,也不敢死,但也总有一些温暖温馨的瞬间,让我们感动。
那天晚上,我生病,躺在床上,浑身发冷。
小闺女自己玩够乖乖地躺过来睡觉,暖暖软软的身子,让我一下子感受到了什么是幸福。
我问小闺女,“妈妈生病了,明天你能自己去上幼儿园吗?”
6岁的小闺女说,“妈妈,我不会自己去幼儿园。你不能生病。”
我自嘲地说,“是呀!我不能生病,还有你呢,我没有生病的资格。”
其实我知道,第二天一早,我还要面对一切,也自信一切会好起来的。
没想到小闺女说,“妈妈,如果没有我,你就能生病了。”
然后又想了想,说,“不对,姐姐比我大5岁,没有我的时候姐姐也还不会自己上幼儿园呀,你还是不能生病。”
听着小闺女一脸认真、有趣的童真话语,我突然觉得好开心。
是呀,可爱的俩闺女,还很需要我呢,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的照顾她们呀。
第二天坚持上班,接送孩子,晚上,又一次躺下了。
躺在床上,孩子爸爸做好饭,小闺女帮我端房间要我吃饭,我说没事,我能起来,出去吃。
小闺女贴心的扶我起来,给我穿拖鞋,那一瞬间,泪流满面。
也许,人生的温情与美丽,就在这暖暖的一瞬间了。
为了这暖暖的一瞬,为了和亲人的相亲相爱,无论病痛,还是责任,都只能让我们更坚强,更努力,而不会将我们打败!
给予孩子和家人更多的理解与爱吧,我们终将收获更多的理解与爱,和幸福。
(三)时光,会带来一切,也终将带走一切,任时光缓缓流淌吧!
最近思绪很混乱,看了很多论坛的文章,还有微信的文章。
从《互联网中年人的崩溃,从被裁开始》、《城堡的落成:上升通道即将关闭的中国社会》、余秀兰《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中国高考》,联系到去年的热帖《深度发酵~中产阶级为什么焦虑?》、《两套房贷两个娃,38岁被迫辞职入不敷出,是我不够努力吗?》
从中我读出了对于未来的满满的焦虑,对于自身过高的期望,对于生活的过高要求以及对于孩子未来的过于担心。
其中更写满了满满的两个大字:人性。
通看历史,人类在前进,阶层在更替,科技在进步,生活在改善,物质在提高,但千百年来唯一不变的,就是人性。
不管何时,这些问题都将存在。不仅在于中产,底层、顶层,每个阶层都有每个阶层的担心、压力和焦虑。之所以中产的焦虑被集中化,被扩大化,是因为这个网络社会,中产阶层占领话语权。
对于人生,不必太执着。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生的变数实在是难以捉摸。
有功夫去为将来过于担忧,还不如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多和家人聊聊天,多陪孩子散散步,读读书,把健康的身体,平安的此刻好好把握住,好好的感受平淡的知足和幸福。
网络越来越虚拟,新闻越来越靠吸引眼球的标题,热点越来越集中而猛烈,却也更迅捷的消失的无影无踪。
大家也在网络的舆论中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忧心 ,距离现实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说到房子的压力,想到了钱钟书杨绛的家,想到了张爱玲不得不投靠文艺救援,以及晚年孤苦无依每周一次的频繁搬家。平安、稳定,生活优裕而永恒,是人美好的愿望,也只能是愿望而已。生活时刻在变幻,谁都无力把握,也许今天在为孩子的上学成绩而苦恼,明天就会面临生死离别,就如同那个在加拿大遇害的可怜的孩子,财富,名校乃至权力,有什么能够换回珍贵的生命呢 ?
在生命面前,在生活面前,阶层很重要吗?
一个热爱生活,拥有周围亲人的爱并能给于爱的心,才是最该珍重和追求的。
除了走过的路,经历过的感情,现在此刻的时光,什么都不属于你,未来和孩子,乃至你的至亲,你的另一半,什么都不属于你。
不必去焦虑,不必去疑惑,只需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享受自己该享受的,努力自己该努力的,任岁月时光缓缓向前,即是最为明智而幸福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