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最近的生活,正是我理想中的样子了。
最近我的大部分时间,工作上年底了各种部门的检查的报告撰写,忙里偷闲逛下论坛;早上送孩子早到单位的一小时,下班后陪孩子做作业的空闲看会儿自己爱看的书,生活还是很平和幸福的。积累这小小的时间,一个月左右竟也读了不少的书:看完了梁实秋的《今生只活得深情二字》,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乌合之众》看了三分之一,吕思勉《中国通史》看了几十页,《百年孤独》目前在看中,看了一半左右。
梁实秋的《人生只活得深情二字》是他的散文集,有怀念亡妻的文字,还有忆念母亲、悼念友人或写给友人的书信。梁实秋与鲁迅先生的过节,一直是我很大的疑问,也正是从鲁迅的文字里,结识了梁实秋,林语堂,胡适等人。其中追忆亡妻程季淑的《槐园梦忆》第一次读,感人至深。还没从中缓过情绪,却又读到了写给韩菁清的热烈情书,仅仅在程季淑去世几个月后。颇多感慨。然二人亦情同意和婚姻13余载,亦甚可敬佩,可喜可贺。实为人间至性至情之人也!过于散文化,估计不太适合孩子们读。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个人很喜欢,有着很浓重的林语堂个人味道。唯一缺点是个人爱憎太分明,对王安石变法完全否定,并将之刻画为阴暗小人,不知道其他历史书籍如何看待这一史实,以后再看其他书籍。特别喜欢陶渊明、苏东坡,不但文采风流,兼且胸怀坦荡,在位则勤政爱民,无位则躬耕洒脱,在官场洪流中独行其是,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独立做自己,以自己之力而造福人民,同时也旷达洒脱,不以名利为限而名垂千古。历史内容比较丰富,孩子们也许不太感兴趣,但还是比较值得一读的。能读进去的年龄均可。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一个理想主义者与现实生活的决裂,一个不近人情的完全为梦想而生存的人,看的过程中很纠结也难过,为善良的被践踏,为梦想者的命运。这本书感觉不是很适合小学生看,初中高年级或高中大学读比较合适。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久负盛名,那句“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名言可以说家喻户晓,但真正去仔细的读才能更体会到他的惊心动魄的力量。尤其能碰到一个好的译本非常难得,鲁羊的翻译非常通畅有味,心理描写与景物描写特别到位,让人身临其境,时刻为老人而绷紧神经。比较适合孩子看,强烈推荐。推荐给我闺女了,她说之前看过没看完,看到了老人和大鱼搏斗一天一夜了,还有老人为了保持体力生吃小鱼,期待她有机会再读一遍。
《乌合之众》算本心理学读物,对于群体心理的分析很到位,很深刻;在群体当中,个人的理性往往会泯灭,最伟大的牺牲和最无人性的残忍都会在群体中出现。看这本书时我脑子里总时不时调出来《一九八四》里对于强权的刻画,对于人性的控制的疯狂。两者本来并不相关,但我却总觉得两者之间有着种种联系,回头对比来看估计更好。不推荐小学生看。
最近在读《百年孤独》,刚看一半,确实写的很棒,非常好看,美中不足是名字重复太多,很不容易理清,最好是有大块时间一口气看完,像我这样每天读点,平均四五天一周才能看完的读法,怕到后面就更理不清了。就目前读的这一半来看,整本书思想的深刻,想象的魔幻与现实的真实的紧密结合,无缝切换,纵横捭阖,都是非常值得阅读的。从开始的创立村庄,自给自足的美好,到被吉普赛人所代表的科技与文明的到来引起的对科技的追逐,到政府政权的到来,这一步步的前进感觉就是人类进化的影子;而关于情感与性的纠缠,人性的沉沦与挣扎,与生俱来的清冷孤独,人生经历的复杂,权势对人性的扭曲,政治军队的相互斗争与同谋,感觉整个世界的复杂都被纳入这本书中了。总体来说感觉不太适合小学生读,高中生开始读会更合适一些。
最后,说说读书对于我的作用。
通过书籍,扩大了自己的眼界,就不容易受现实的束缚,不容易为生活中的小事纠结,看待人物事件能够更客观,从更高的角度冷静观察,更能感受到如今的平稳生活的来之不易,更懂得珍惜。
读书不是为了荣誉,为了挣钱,为了显摆,而是为了通过书籍认识更大的世界,了解更长的历史,更多的人生,并通过这些了解修正自我,完善自我。在这种完善与打磨中,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人生的多样,人性的复杂,更容易不局限于此时此刻,而会通过回望来路与展望归途更多角度地看到如今的生活,从而更懂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