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原创基地>作品展示
佛性与人性  作者:岁月如歌

(人气:4231  发表日期:2010年05月15日 11:02:30)



其实题目有点大,对于佛学知识,我还没有入门,对于人学知识(亦即心理学)我也只是略知皮毛。以这样的水平,来谈论什么佛性和人性,实在有点大言不惭了。好在佛家也说,人人皆可成佛,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见解,所以我以一个初学者的初级体验,说说自己对佛性和人性相同之处的认识。



对于佛家的认识,我应该和大多数人的水平差不多,不过是参观过一些庙宇,欣赏过一些佛像而已,了解过一些佛家的故事而已。或许与善男信女不同的地方在于,我所感兴趣的不是许愿求财之类的事情,而是发自内心的对寺院的分为比较喜欢,清静幽雅,令人身心顿静,如此说来似乎我就与佛家有缘似的,也就是所谓的有慧根,这一点我也很清醒的知道,我可能跟佛的缘分也不大。说到与佛有缘的事情使我想起来一件事情,2007年暑假,我和我爱人去苏杭一带游玩。这一次游玩算得上一次“佛、道之旅”了,第一站到苏州,参观了寒山寺、报恩寺,以及玄妙观;到周庄也去了一个不大的道观,忘记名字了;到上海没有去什么寺院,但是次日立即去了普陀,在那里参观的寺院就不计其数(或者应该教不记其数,因为记不得)了;到了杭州,自然又去了灵隐寺,一路走来,七八天的时间,至少拜访了二十个寺院。在周庄那个小寺院,参观完寺庙之后我们被一个道士请进一个小屋,说里边的道长将要和与道有缘的人单独谈话,我一听就立即出来,但是我爱人却想排队试试自己是否有缘。我先自己出来,后来看到排在我爱人前边的人纷纷出来烧高香,据说是老道告诉他们与道有缘,必须要烧柱高香,而所谓的高香动辄都上千元,于是我进去把爱人拉了出来。后来谈起此事,爱人还常常说,当时她在排队的时候还十分担心,害怕自己被道士说与道无缘,云云。说起这件事情,一则是想说,佛、道因缘确实是个很玄妙的事情,让人心向往之;二则想说,世俗的所谓的佛、道,除了与钱财、子嗣、升官等事有关外,也没什么可以说道的了,这个现象不惟当今,故亦如此。



绕了个大弯子,是想说对佛教的印象的。寺庙之外,就是佛学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玄奘西天取经之外,就是六祖慧能与神秀之间的公案,也就是那个明镜到底有没有台,菩提是不是树,需要不需要经常去拂拭的偈子。最后慧能高人一筹,不仅赢得了五祖弘忍的衣钵,也成为后世悟道的楷模。因为对这个故事比较深刻,所以这几天借的书都是禅学方面的,读这些书则由比较深刻地了解了一下慧能及其他人的禅学思想,越读越觉得和心理学有相似之处,所以想起写这样一篇文章。



慧能大师是一个传奇人物,不仅其思想如此,其经历也是如此。他在出家之前好像是个砍柴的,一次听到有人背诵《金刚经》,就觉得自己开悟佛道,便出家为僧。慧能本人的经历似乎也是对他思想的一个印证,也就是任何人,不管你是砍柴的,还是拾粪的的,你都可以成佛成祖,而且他的经历也说明了,成佛不是靠所谓的循序渐进的修炼,而是靠顿悟,就像慧能本人一样,那天听到《金刚经》他就悟了,此前并没有参禅念佛。



除了提倡顿悟之外,慧能大师还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用咱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每一个人都是具有佛性的,都是可以成佛的,而人的内心本来又是有成佛的觉悟的,之所以没有成佛呢,是因为我们被外在的东西迷惑了,如果能够回归到内在,拨开围绕在外的烦恼,直接体察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的本性,那么我们也就成佛了。现在心理学里似乎流行一种新的疗法,叫内在小孩疗法,其思想也是主张人们自省,照顾一下自己内心深处的感觉。这与慧能的禅学思想如出一辙啊,而慧能生活在唐代,据现在已经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比较一下,所谓的小孩疗法还是年轻了很多。由此可见,心理学的一些疗法和禅学思想还是很相近的,不仅理论如此,其目的也有相同之处。参禅是为了成佛,所谓的成佛其实就是消除烦恼,实现内心的和谐,心理治疗的目标不也如此吗?当然,我并没有心理学与佛学思想等同的意思,只是觉得有相同点而已。这是我读书的第一个收获。



虽然说禅学认为,自己的思想来源于灵山佛会,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之后迦叶创建禅学思想,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东渡,授法慧可,开始了禅学在中国的发展,最后六传至慧能。但是,慧能才是真正的禅学思想的创立者(人家说的,不是我自己说的)。禅学的创立,实际上是从客观唯心主义到主观唯心注意的转变(也是人家说的),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佛祖身上,由佛祖安排自己的命运,这显然是客观唯心主义;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内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那显然是主观唯心主义。不过,我想说的倒不是这个事情,而是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一个认识。咱都是从生在红旗下的好孩子,从小受到的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记得那时候学哲学的时候,大家都对唯心主义的理论痛恨的不行,嘲笑的不行。比如那个唯心主义典型的例子,就是风动、幡动的故事,这似乎也是和慧能有关系的。时有风吹幡动,一僧云风动,一僧云幡动,议论不已。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当时看了这个故事,就在想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傻子,这样的事情都分不清楚。总之,我还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时,对唯心主义甚为不齿。那时候的想法固然幼稚,现在三十多岁,似乎也不具有可以谈论唯物、唯心的资格。朦胧中感觉,唯心主义有问题,唯物主义也有它的不足。如果说唯心主义,认为万物由心生,无我则无万物,这似乎虚幻了点,不实际。但是如果说,是物质决定一切,又觉得时间变得刻板而无生命,再说涉及到人的时候,唯物论常常也不是很有说服力,因为很多事物的认识、定义,都融合了人的“心”的因素。如此说来,我倒觉得,唯物和唯心结合一下更好,这样的思想如果在“文革”期间,会给我扣个走中间道路的帽子吧,反正不是革命者应该具备的。这是我读书的第二个收获。



在读季羡林先生的《佛心禅语》的书时,他书中有引录的一段禅学中斗机锋的话,感觉很有意思。摘录如下:



僧问(石头希迁禅师):“如何是解脱”,师曰:“谁缚汝!”,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垢汝!”,问:“如何是涅盘?”,师曰:“谁将生死与汝!”



很有意思的一段对话,一切事情都取决于自己。这是我读书的第三个收获。
网友评论-------------------------------------------------------------------
  Wasabi 2010/06/29 14:44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声明:该作品版权归 岁月如歌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该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该作品如果涉嫌抄袭等所引起的法律纠纷由作者负责。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Copyright©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