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原创基地>作品展示
蜀之鄙二僧与知行合一  作者:岁月如歌

(人气:4362  发表日期:2010年05月15日 10:53:05)



据说,蜀的鄙有二僧,也就是四川郊区,这里的“鄙”是偏远的意思,有两个和尚。一个和尚是阔和尚,一个和尚是穷和尚。推断一下,估计富和尚应该是个胖子,不知道是不是酒肉和尚,甚至是花和尚,那穷和尚肯定是瘦和尚了,有可能长得像本人。看来和尚从古至今,和尚也不都是那么单纯的,有穷和尚,有富和尚,有花和尚,有酒肉和尚,等等,现在的和尚或许也是如此吧。不管那么多吧,我们还是说四川郊区的这两位和尚,有一天呢,这个阔和尚显得无聊,正好领导不在,不用小心谨慎,不用卑躬屈膝,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于是他想到了穷和尚,便去找穷和尚聊天,这样可以让自己缓解一下压力,也表现一下自己访寒问苦的高尚情操。谈点什么呢,富和尚再去找穷和尚的路上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谈佛法啦、学习啦、打坐啦之类的事情,自己肯定不如穷和尚做的好。“要不然他怎么那么穷呢”富和尚想,“整天只知道吃斋念佛,光干正事,不穷才怪呢!”。直到进入穷和尚房间,富和尚也没有想起有什么可交流的,那只好说点过年话了。



穷和尚的房间可真清贫,不禁让佛和尚想起了一个词——家徒四壁,除了几本没有的破经书,啥玩意也没有。一缕阳光透过几年没糊的窗户照射进来,一股灰尘柱子斜跨半个房间。此时,穷和尚正坐在破垫子上念经,富和尚心态拂过一阵不屑之意,有点后悔自己的行为。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还是聊会吧。穷和尚一见富和尚大驾光临,受宠若惊,赶紧让座。富和尚跟穷和尚说了一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等书本上的东西,并且代表方丈等寺院领导对穷和尚表示了亲切的慰问。大概一个小时之后吧,富和尚想起身走了。这时穷和尚突然说到了他想去南海的事情,所谓的南海就是浙江杭州普陀了,那里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是和尚们向往的地方之一,犹如现在很多年轻人向往美国一样。富和尚一听也很感兴趣,因为自己也一直很想去,那样不仅可以旅旅游,还可以镀镀金,回来在别的和尚面前可以吹嘘一番,“兄弟我在普陀的时候”云云。但是转念一想,我好几年前就想去,打算攒够了钱,造一艘大船,带上老婆孩子,吃喝干粮,顺着长江到南京,再到苏州,顺着运河到杭州,然后去普陀,但是钱一直没攒够,船没有造起来,自己也没有去成,你一个穷和尚,老婆都娶不起,你怎么去南海?便不屑的问:“你小子打算怎么去?”穷和尚说:“我一个水壶,一个要饭的碗就够了,走到哪要饭到哪,啥也不用带。”富和尚觉得穷和尚在给他讲阿拉伯的故事——天方夜谭,所以谈话并没有深入,便起身离开了。富和尚在路上边走边想:“唉,真是人心不古啊,什么人都有,一个穷光蛋也想去旅游,也想去镀金。”富和尚无奈地摇摇头。



此次谈话之后,富和尚也没放在心上,继续赚他的香火钱,没事了顺便逗逗孩子,哄哄老婆。日子过得很快,转眼一年就过去了。这一天方丈又出去开会,富和尚又很闲,于是又想起了穷和尚,并顺便想起了穷和尚夸海口去南海的事情。“这小子肯定没去成,过去嘲笑嘲笑他,找个乐子。”富和尚想。刚一出门,富和尚就见穷和尚从远处的公路上走了过来,富和尚吃惊不小,因为穷和尚手里拄的拐杖竟然是南海紫竹林的竹子做的,那可是只有方丈大人才拥有的高级禅杖啊,莫非这小子真的去了南海并且顺利返回?富和尚从穷和尚随后的话语中印证了自己的猜测,穷和尚果然去了南海,见到了观音菩萨,并获得了由观音菩萨亲自颁发的紫竹禅杖,当然还有“二级好和尚”证书。穷和尚说的沾沾自喜,富和尚听的后悔不已。富和尚跺了一下脚,对穷和尚说:“我就吃了知行不合一的亏啊!”



这就是清康熙年间的彭端淑老爷爷给他侄子写的一封信中所讲的“两个和尚的故事”。虽然我写的有点乱,有点不正经,但是道理还是很明显的:光想不做,是永远不能实现目标的。比彭端淑爷爷还早的明朝的王守仁爷爷,据说是儒家的集大成者,提出了“心学”(就差一个字就成“心理学”了)理论,所谓 “心是天地万物之主” 、“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就是“心学”的主要思想。王守仁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者,既不辩证,也不唯物,但是他还强调知行合一。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他倡导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强调“言行一致”,“笃实躬行”。所以,唯心主义者也不都是光想不做的。就像前文所说那个富和尚,只是想着去南海镀金,但是就是不去做,所以到头来只好永远生活在“蜀之鄙”,没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而那个穷和尚想了就去做,结果就去了南海,见到了观音菩萨。我们身边也不少这样的人,就比如考了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吧,不少人都想着做一些心理咨询,甚至希望也能像某些所谓的大师一样四处赚钱,又很风光,不过只是去想,而不去做,就只能永远只是一个未入门的心理咨询师。当然,还有些人觉得自己想好了,全想明白了,计划周全了再去做,实际上,仅靠想是永远不会周全的,因为实际情况与想法有差距,而且实际情况也是不断变化的,是动态的,所以永远不可能把事情都想好了,按部就班的去做。诸葛亮可是很聪明吧,在未出茅庐之前就料定天下三分,并提出占据蜀地,最后统一天下的计划。计划是挺好,但是刘备死了,刘禅不行,诸葛亮如此聪明的老爷爷也只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以,有想法,跟要实践,在实践中调整计划,边走边看,边做边想,这是比较符合知行合一的。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声明:该作品版权归 岁月如歌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该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该作品如果涉嫌抄袭等所引起的法律纠纷由作者负责。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Copyright©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