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在书房的电脑前告诉我1月22日梁羽生去世的消息时,我正在厨房洗碗。这是09年的大年初一,我们刚刚吃完晚
饭。我听到消息像平常一样很自然地应了一声“哦”表示我已接受了这个信息。
我想SG之所以在众多的新浪头条里选择了这个消息告诉我,可能是因为他觉得梁羽生和金庸一样在中国的武侠小说
史上都算得上数一数二的人物(相比于梁羽生,SG更是金庸的粉丝),当然,还有一个古龙,可惜他也已去世多年。
于是,我在接下来的洗碗过程中开始回想我生活中可能与“梁羽生”三个字有关联的一些点。
仔细回想之后,我得出结论:梁羽生,我的小说启蒙者。
这一“重大”的发现让我觉得原本只是普通消息的“梁羽生去世”似乎和我有了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很清楚的记得,我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看小说的,长篇小说。当时我的第一本小说就是梁先生的《七剑下天
山》。我们的年代,看书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像我那样年纪的女孩,最先接触的小说都是琼瑶和岑凯伦的言情类,
武侠小说一般是男孩子的专利。而我,却是在初中二年级结束后的暑假才第一次读到了岑凯伦。《七剑下天山》之
后,我又从男生那里借来了《冰川天女传》和《萍踪侠影录》,这是我最初的三本小说三本武侠小说。自从初二暑
假在大哥的同学家里接触到了琼瑶,我的兴趣就从懵懂的江湖转到了纯美的爱情。
我是一个很惯性并且喜欢怀旧的人。这点可以从我去餐馆经常点同样的菜、剪发很少尝试短发、看书不涉及科技类
等等可以看得出来。
对于武侠小说,虽然如今金庸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梁羽生,但我仍然钟情于第一次读到的梁羽生,钟情于那一年看过
的《七剑下天山》《冰川天女传》以及《萍踪侠影录》。因此,和很多人不同,金庸和梁羽生作品中的人物,比较
而言,我也更喜欢金世遗而不是令狐冲、冰川天女而不是小龙女、张丹枫而不是萧峰。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家里有全套的金庸作品而我仍然没有看全,而当徐克的《七剑下天山》上映时我会第一时候观看
的原因吧。我脑子里至今仍然深深印着第一次看《七剑下天山》时对于剑客们从天山上滑行而下的潇洒画面。而我
看徐克电影版的《七剑》,最大的收获恐怕也就是我的想象终于在电影里徐克帮我加以实现(在这一情节上,我是
多么自豪能和徐克有共鸣啊)——我在电影院里激动得热泪盈眶!
那天洗完碗,我开始很认真地坐在电脑前GOOGLE并阅读“梁羽生”有关的新闻。
&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九二四年四月五日出生(证件标明日期为一九二六年四月五日,误)原籍广西壮族自治
区蒙山县。
& 在新派武侠小说的创作世界里,金庸、梁羽生并称,一时瑜亮。但是,事实上,梁羽生是先行一步的人,这一步
大约是两年。 当金庸以《射雕英雄传》奠定地位时,梁羽生也以《萍踪侠影录》为新派武侠绽放了文学情思上的异
彩。金庸一写就是二十年,作品有十四部。但梁羽生在金庸停笔不写武侠、转而办报之际,却独撑现代中国新派武
侠的局面,三十年来写作不辍,作品数量达金庸的三倍,技巧也不断创新变化,对武侠文学的一往情深,锲而不
舍,梁羽生已达“乐在 其中”的境界。诚如名词人刘伯端评论梁羽生武侠作品所述:
“国家飘零,江山轻别,英雄儿女真双绝。玉箫吹到断肠时,眼中有泪都成血!”,将梁氏作品的特色表露无疑。
& 一九八四年,梁羽生宣布“封刀”,从而结束了“江湖生涯”,金盆洗手,改弦更张,准备撰写正统历史小
说。
虽然梁羽生可以看成是我的小说启蒙者,但我却并不是他的粉丝。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我反复看的也不过是最初的
那几本。甚至他著名的《白发魔女传》我也只是看了改编过的电影版。不过,这部电影却成为我生命中最为珍贵的
一份记忆。因为,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和父亲一起看电影。
二十多年前,父亲在一个叫“万载”的小县城工作。炎热的暑假,大哥带我去他和父亲工作的地方玩。当时,张鑫
炎1980年导演的《白发魔女》终于在内地公映,平常不苟言笑的父亲竟然兴致勃勃的要带我去观看。那是第一次真
正去电影院看电影。吃过晚饭,我跟在穿着大西装短裤的父亲后面兴奋异常,一路上鸟雀鸣叫,彩霞满天。
如今,父亲因病去世已经十五个年头了,近年来我似乎只有特殊的日子我才会偶尔想起他。
我有点伤感,不知道是为梁羽生,还是为因为梁羽生才又想起父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