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在回龙观可以考虑公交车;
我那时住在云3.家北面儿就在公园那有一站,是兰色的811路.从那到我的台里,有20多站.如果9点出门,那车上可能就我一个?!
开车的总和卖票的聊天,不怎么搭理乘客.我是在中间门靠后拣一座儿去坐--那儿贴着窗户,能看见满面的天.而且我把膝盖顶着前面的椅子背儿,觉得很无忧.
车晃悠到西三旗,人就要多.这之前我能集中精神发发呆.在回龙观站也有大批的民工上来.他们分做2种,一个是大声地说着话,很难听懂他们的家乡音;另一种,也是往着窗外发呆.
811很舒服.如果没有了对速度的渴望,它的冗长是母亲一样的摇篮:因为你在那里面晃悠着,却不嫌弃它的空洞.
我一路上想很多东西,跟着车的停停走走而不断更新.有些是单位里的事儿,慢慢地坐在那想,脑子里渐渐有了眉目.
还有,赶上没事儿,拿一本书翻几页---很快眼睛就疼,就去想想书里的事,不知觉,路也快了.
那么长的路,实在是给一个思想的时间;等我到魏公村下车的时候,脑袋里清清凉凉儿的,一天该想的事儿,都大致的有了个谱儿.
晚上有时也坐811.通常是八点以后.车行的一路就看灯影里的事物:总是能联想很多的人和事----在什么一个转弯处,我觉得那是哈尔滨的一个地方?或是中国另外的一个城市?要么是一件事情,经过了时间,再出来就是很怀恋的怅惘的情绪...
坐了2年811.
以后,那辅路是无论怎样也走不了了.
接着,上面的高速象被焊住了一样,所有的车,头和屁股气哼哼地拴在一起.
2004年,回龙观的路瘫痪了.
除去路的原因,除去政府的原因,我想,是那些明晃晃的私家小车给弄的.
这里我也有份儿.
但一想起回龙观,我就想着那811的时光.
那时,在热闹的民工里,有一个发着呆的30岁的男人,象是睡在母亲的摇篮里...
而这,也将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