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在中国早已被颠覆。 作者:好猫  时间:2011-02-25 22:38:53
详细内容:
危重病人适合于静脉注射

实际上,门诊滥用输液手段和住院特别是外科手术后的输液治疗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在我们的医院里,一个小小的阑尾切除术、一个胆结切除术。一个接受小外科手术的住院患者给记者抱怨:“术后前3天,医生给我输的液体不下40瓶,以至于护士都没地方扎针了,只好预埋留置针。”

我市一家医院老院长曾经对过度医疗行为嗤之以鼻,他介绍说:2005年美国的几位外科专家到市二院进行了交流活动,在做完胆囊切除术后,他们给病人开的处方竟然全都是口服药!

也许我们的医院条件比美国差,我们的院内感染环境也不能和美国相比,但用药手段差别如此之大,从中确实能窥出一些深层次问题。那么科学的治疗手段又是怎样?难道“打点滴”真的比肌肉注射效果好吗?

“一般情况下,肌肉注射剂量少,人体吸收慢,药效当然慢。而静脉注射一次可以注射数千毫升进入静脉血管,血液流动快,人体吸收快,效果当然快了。”兰州军区总医院急诊科医生李文杰告诉记者。

但他强调,注射方式一定要根据病情选择。其实,多数人感冒没必要打吊针,轻度的感冒,吃药、肌肉注射药物就可以了。但是如果炎症比较重,有呼吸道感染等合并症较多的话,就需要“打点滴”。

 静脉输液风险更大

“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记者在药监部门采访时,常常听到专家这样解释科学用药的常识。

“肌肉注射日渐冷落,静脉注射盛行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用药问题。”甘肃省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测与评价中心专家方延学如是说。他介绍说,有些静脉注射液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有害成分超标的现象,会给患者带来很多危害。由于静脉注射液直接进入血液,因此其导致的负面结果往往很难挽回。而肌肉注射时血管壁就像一道天然屏障,可将有害物质阻挡在外面,不会出现这些情况的。“打点滴”虽然纯度很高,但仍不可避免存在不溶性微粒,微粒通过点滴静脉进入人体,轻者可能会造成血管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重者可造成血管局部堵塞供血不足,并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近几年我国发生的重大药品不良事件几乎都是静脉输液造成的。

据了解,2009年我省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测与评价中心全年共收到并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6711份,平均每百万人口报告257.8份。其中严重病例245例,新的一般病例228例,新的严重病例13例,新的严重的病例占报告数的3.7%;死亡病例7例。结果分析得出,静脉给药、滥用抗菌药物成为了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祸首。方延学表示,虽然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可能只有千万分之一,一旦不良反应发生在某个患者的身上,便是100%的灾难。他提醒,医疗机构必须重视过度的静脉输液给患者带来的风险,以免给患者造成危害和不良后果。 (记者 田小东)
关闭窗口